预防乙肝须做好两件事 日常接触不会传染

在我国,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明显减少,但公众仍然存在着很多误解,如“不能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接触,会传染”“妈妈有乙肝,生下的孩子也会患乙肝”等等,这些误解不但会影响乙肝患者的生活,而且不利于乙肝的防治。2022年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金燕特别提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及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办法,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金燕介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超过4亿人存在慢性HBV感染,每年约一百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肝脏炎症损害。大部分乙型肝炎在急性期经过治疗能够痊愈或者自愈,少数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其中一部分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极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大片坏死,转为重型肝炎;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皮肤小便发黄、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大部分病例可转为慢性,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并以肝硬化、肝癌的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来医院就诊。

金燕提到,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人们误解最多的地方,很多人担心拥抱、咳嗽、打喷嚏、接吻、共用餐具等行为会被传染乙肝。实际上,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切断病毒传播路径,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经血液传播主要通过包括输血及血液制品、注射器针头及针灸、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此外,纹身、纹眉、做双眼皮、打耳孔、修脚、共用剃须刀刮面等具有损伤性的行为也可传播乙肝,因为这些操作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血液,如果器具未经严格消毒,被传染的风险就会增大。

母婴传播指携带HBV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HBV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有40%至50%的可能将HBV传播给婴儿,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有90%至100%的可能传播给婴儿。HBV还可以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没有保护的性接触是乙肝传染的途径之一。所以,乙肝的传播途径不包括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共用餐具等,这些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金燕表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安全性也得到医学界的公认。另外,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主要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的是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饮食行业、保育员等特殊行业人员的管理。严格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个人要了解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医疗设备(如血糖仪)之类的物品,避免接触传播。

“乙肝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不是说和乙肝患者接触就会得乙型肝炎。如果我们已经打过疫苗并有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病毒就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同时再注意切断传播途径,那么感染机会就更低了,不用过于紧张担心。”金燕说,如果不幸感染了乙肝病毒,也不要太过悲观,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以有效防止慢性乙肝进一步发展。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