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翻白眼”的鸟来了!今年已遇见11个新朋友,武汉鸟类新记录创近7年来新高

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褐河乌(图片为通讯员 何国民摄)

一只褐河乌怎么也没想到,当它闯入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何国民的视野时,轻质又普通的它隐喻着重要价值:它填补武汉在册鸟类的一个鸟类科目,它让大家见识了雀形目鸟类也具有水中健将的潜质,它使今年前7个月鸟类新记录增至11个,创近7年来新高,与去年全年数据持平。

褐河乌填补一个鸟类科目空白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溽暑三伏天,清晨给大家叫早的鸟儿们少了很多,因为它们也上山避暑了。为此,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们追随鸟儿们的踪迹,前往山区观察其动静。

24日,会员何国民来到新洲道观河风景区,行经景区下游溪流时,一只傲娇站立在石头上的褐河乌,令他眼前一亮,眼疾手快的他赶紧按下快门,定格它的侧面身影。

褐河乌,鸟如其名,全身体羽色呈黑褐色,尾较短,嘴黑色,脚铅灰色,并不鲜亮,能遇见它,对武汉而言却显得分外珍贵。

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褐河乌隶属于雀形目河乌科,在中国分布于除西藏、海南外的其他各省,在湖北山区有稳定记录,比如神农架、恩施和宜昌等鄂西山区,大洪山、大别山余脉都比较容易与它相遇,因此它早已被纳入江城指令计划内的“预算”鸟类。可这么多年大家兜兜转转,连中国最神秘的鸟——海南鳽都遇见了,就是迟迟没能捕捉到它的身影,这次何国民有幸与它偶遇,照片经专家鉴定“就是它”。

褐河乌是今年武汉第11个鸟类新记录,更填补了一个鸟类科目空白。“武汉在册鸟类新添雀形目河乌科。”颜军说,国内目前能观察到的雀形目河乌科只有两种鸟,一种是褐河乌,另一种是河乌。

褐河乌,羽色低调,但潜水实力高调出圈儿。颜军介绍,它的生活高度依赖山间溪流,贴着水面飞行,喜欢捕食小鱼虾和水生昆虫等,它能像䴙䴘一样潜水,也能猛地扎入水中捕食,“雀形目鸟类占鸟类50%以上,而它是雀形目鸟类中少有的潜水高手。”  有朋友觉得这只鸟外形没啥特点,颜军笑说道:“其眼睑呈白色,因此当它在睁眼闭眼时,给人感觉是在翻白眼。”

主城区新记录诞生地占1/3

日本歌鸲(图片为通讯员 颜军摄)

1月16日,江夏区铁板洲发现小黑背银鸥;2月26日,黄陂区素山寺捕捉到日本歌鸲的身影;3月6日,同样在黄陂区素山寺偶遇褐灰雀;3月28日,武昌蛇山收获白眶鹟莺;4月17日,江夏八分山,与棕腹柳莺狭路相逢;4月23日,褐冠鹃隼现身武汉大学;5月1日,一只林雕在龙泉山附近盘旋,同一天,峨眉鹟莺在武汉大学活动;5月18日,仙八色鸫隐秘在汉口江滩三期;5月21日,黄陂天河机场(童家湖)斑胁田鸡在此出没;7月24日,新洲道观河景区,终于遇见褐河乌。

上述是今年以来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们收获的11个鸟类新记录,至此,武汉市在册鸟类已达443个。

今年这11个新记录,7个月就速成,是武汉市观鸟协会自2016年开始实施重点区域鸟类监测以来,收获最丰厚的年份。2016年-2021年收获的鸟类新记录分别为:8个、8个、1个、9个、7个和11个。“今年还剩5个月,大家有信心收获更多鸟类新记录,再创新高。”颜军满心期待着。

林雕

仙八色鸫(图片为通讯员 姚波摄)

颜军分析,从鸟类新记录的含金量来看,11个鸟类新记录中有3个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褐冠鹃隼、林雕和仙八色鸫;从鸟类新记录诞生地而言,9个诞生地中,有3个在中心城区,说明咱们人类对鸟类越来越友好,它们才放心大胆地来到车水马龙的生活密集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