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数是去年3倍,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再创新高!

7月2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落下帷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57个团队项目入围复赛,入围复赛项目数量是去年的3倍,其中6个项目获北京赛区一等奖、10个项目获二等奖、41个项目获三等奖。一等奖项目数量、获奖项目总数量再创新高。新能源与材料学院“中石新材集团——大规模长时储能电池全球领航者”项目入围主赛道十强项目,经济管理学院“地球的故事,我们讲给您听——‘三叶萌芽’有趣且专业的地学科普平台”项目斩获中石大在“青年筑梦红色之旅”赛道中首个北京赛区一等奖,学校首次获评北京赛区“优秀组织奖”。

大赛北京赛区比赛自2022年4月启动以来,共有1.5万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人次超8.8万。前期,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统筹协调,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协作配合,各学院(研究院)协同发力,全校上下广泛挖掘项目、鼓励师生参赛,地球物理学院承担了校内选拔及赛事组织相关工作。本届比赛共吸引来自全校321支队伍近2000名同学参加,参赛队伍数量及参赛人数较去年增长近2倍。学校打造了培训、指导、评审、打磨全服务链赛事筹备体系,先后邀请近20位创新创业专家对参赛师生进行赛事指导,开展赛事分析、校赛评审、项目辅导等工作。

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为本科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意组、创业组、公益组;产业赛道等组别。

一等奖团队简介

中石新材集团——大规模长时储能电池全球领航者

参赛组别:本科生初创组

申报单位: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团队成员:杨子骥、蔡佳烨、刘庭威、邵璇娅、单威、万一博、苏湘妮、梁校熙、田宇慈、夏丹、李茂粟、王静静、 李蔚、叶强

指导教师:牛迎春、徐春明、张嵩、鞠斌杰、刘峰

项目简介:为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助力推动我国能源行业转型,中石新材团队以铁铬液流电池为切入点,将本项目定位于颠覆传统储能方式的领航者。铁铬液流电池是一种正、负极活性物质均为液体的电化学电池,但目前面临封装技术差、副反应多等问题,团队瞄准产品痛点,首创世界领先“黑科技”,解决了电池正负极电解液交叉污染、大功率电池堆封装等问题,保证了电池组的高效率运行,为储能领域带来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将有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大规模商业运用与推广。

管网智联——油气管网智能仿真领先者

参赛组别:研究生创意组

申报单位: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康琦、尹峰峰、沈思亨、郭恩岐、吴冕、白宗翰、何智杰、吴岳峰、徐怡昊

指导教师:宫敬、李晓平、史博会、吴海浩、宋尚飞

项目简介:本项目核心为具有多功能模块的集成软件,流动保障多场景应用为软件的核心功能,能够进行段塞、水合物等多风险监测、预测,并进行管网实时监测与优化控制。软件可为我国管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自主可控的技术方案。软件系统已在我国南海、渤海等多个海上油气田推广应用,其中虚拟计量系统可应用于海、陆油气田多种应用场景。团队负责人康琦博士,荣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全程参与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设项目。团队中有人工智能学科交叉培养人员。

烯电科技——全球石墨烯绿色制备与应用引领者

参赛组别:研究生创意组

申报单位: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团队成员:许崇、马广、王也、孙衍鹍、贾妍、任悦、韩浩强、杨淑程、白恒轩、高灿、王超男、孙洋、李云、谢枫苡、李蔚

指导教师:杨旺、李永峰、张嵩、刘峰、邓秀焕

项目简介:本项目的核心为石墨烯的绿色制备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经过近十年的科研探索,实现了绿色、低成本、批量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粉体,相比于氧化还原法,制备过程绿色无污染,制备的石墨烯导电性提升1-2个数量级,生产成本降低50倍以上。本项目经历了从小试到中试再到放大生产的过程,成功建成了30吨/年石墨烯粉体生产装置。核心专利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本团队石墨烯粉体的优良特性,研发出的石墨烯复合导电剂、石墨烯发热膜以及石墨烯电磁屏蔽布均受到多家企业青睐。

新墨科技——退役锂电池石墨负极绿色再生开拓者

参赛组别:本科生创意组

申报单位: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团队成员:陈妮、李佳成、于佳慧、王张帆、李德谦、叶为民

指导教师:杨旺、李永峰、金镭、李明

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是对废旧锂电池负极石墨进行循环再生处理,经过改性得到的负极材料使锂电池具有容量高,寿命长,快充性能好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

万里输油——成品油管网智能运行引领者

参赛组别:研究生创意组

申报单位: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郑坚钦、李政兵、杜渐、涂仁福、赵伟、王昌、徐宁、袁梦

指导教师:梁永图、廖绮、鞠斌杰

项目简介:本项目核心为成品油管网智能运行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成品油管网的输送计划编制以及智能运行监测,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的独特优势,是我国成品油管网运行调度智能决策工具。项目产品已应用于以华南成品油管网(亚洲最长成品油管网)、国家管网生产经营部为主的多家成品油管网运营企业,总服务管网里程超1.6万公里。作为一支博士团队,本团队综合实力过硬,成员配置合理。负责人获中国石油和自动化行业科技一等奖,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团队核心成员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首批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目前已与4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实现营收600万元。

地球的故事,我们讲给您听——“三叶萌芽”有趣且专业的地学科普平台

参赛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

申报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团队成员:邵璇娅、时艺宁、代正明、朱千瑞、赵璐璐、李明强、南欣宏、何海杨、苏伊倩、夏冉然、杨子骥、高桓宇、潘劲捷、史泽辉、华振羽

指导教师:朱义清、杨明慧、邓秀焕、周学智、纪爽

项目简介:本项目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专业优势,本着从教育中来到教育中去的理念,创建“三叶萌芽”地学科普平台进行地球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并为两大产品引流:为儿童打造的系统化地球科学原创科普绘本、为景区设计的全套地质科普旅游产品。

平台上线7个月以来,出品科普文章19篇、视频45篇,累计浏览量8万+,多篇视频单平台播放量破千。产品一原创绘本已完成学龄前六大系列之一的创作,现已通过市场测试并签订销售意向合同,预计2023年推出,未来将向K12各年龄段覆盖,融入景区典型地质现象,为产品二引流并提供资金支持;产品二地质科普旅游设计已实地调研北京20个景区,并在平台上线昌平虎峪风景区科普内容,目前也与北京蟒山国家森林公园达成公益服务合作协议,将起步昌平,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用地质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就业指导中心 地球物理学院 各获奖团队

编辑:陈淼

责任编辑:苏汝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