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上的泥巴就是她的勋章!3年摸清武汉湿地生物多样性“家底”

人物:沙茜

出生年月:1968年3月

入党时间:2001年6月19日

职业: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原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荣誉成就:2014年获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020年以来,主持开展了府河湿地、涨渡湖湿地和臧龙岛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

进入山林调查记录鸟类品种,有些地方没有路,需要拨枝前行。记者亲眼见到,54岁的沙茜,一步踏空,一下子摔到1米多高的土坎下,臀部重重落地。同事周帆琦很是心疼:“这些裤子上的泥巴,就是沙主任的勋章!”

3年来,沙茜连续主持开展了河流型府河湿地、湖泊型涨渡湖湿地和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对武汉不同湿地类型的各种生物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

藏龙岛,发现一个蝶舞蹁跹的世界

7月中旬,沙茜带队前往藏龙岛湿地调查昆虫种质资源。

“快看,这里的蝴蝶好多,简直是一个蝶舞蹁跹的世界。”她手持捕网,加入追蜓逐蝶的过程中。

粗略统计,当天她和同事们在藏龙岛捕捉记录到19种昆虫。

今年启动的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将持续一年,以摸清这处城市湿地公园的“生物家底”。

“从天空往下看,藏龙岛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形如一颗绿色爱心。”沙茜笑着告诉记者,“这里简直就是专为湿地生物保留的一处爱心庇护所。”

偶遇蛇虫,克服恐惧赶紧拍照

“做昆虫调查时,我们需要沿着设定的调查样线行进,被蚊虫叮咬是常事,有时候还会‘偶遇’蛇虫。我们来不及害怕,而是要克服恐惧,迅速用手机、相机等摄影器材将它们记录下来。”沙茜说,“这个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很清楚,每一次的这种偶遇都是一份幸运。也许,一次偶遇就能记录一个新增的物种。”

目前,藏龙岛湿地已观测到了蛇、华南兔等新记录物种。

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0年,尤其是3年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沙茜更深切地感受到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价值所在。

“武汉湿地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真的很重要,很有意义。只有摸清我们拥有的生物家底,通过这些准确翔实的数据,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搭建好生物多样性监管平台,履行好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责。”沙茜说。

样线法是一种野外动、植物调查方法,一般是指在一处特定地带内,设定一条或多条直线,沿线记录遇到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并分析其群落结构的方法。

沙茜希望把自己大写在生物多样性的样线上。

通讯员廖玉华 摄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于海涛)

【编辑:姚昊】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