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文化·器物】佛教艺术东渐中的丝路遗珍|彩绘菩萨像壁画

日期: 来源:奔流新闻收集编辑:奔流新闻

文物名称:彩绘菩萨像壁画/彩绘供养菩萨像壁画

文物年代:北凉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出自天梯山石窟的彩绘菩萨像壁画和彩绘供养菩萨像壁画,两身菩萨细眉深目、高鼻厚唇,前一身菩萨身体姿态呈“S”形,后一身双手合十,侧身作胡跪状。这两幅壁画中的菩萨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菩萨像之一,且具有非常显著的异域风貌。

这两位具有遥远国度血统的菩萨形象为什么与后来佛教造像风格迥异,其身上究竟深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

要了解这两尊菩萨像,那必须来到它的“家”——甘肃武威。

武威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东端,简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雍州。

凉州石窟,是我国早就见于史册记载的一座非常重要的石窟寺,在我国石窟发展乃至整个佛教艺术的发展史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十六国春秋》《高僧传》等众多史料文献记载:北凉沮渠蒙逊时期,凉州一带佛事活动频繁,沮渠蒙逊在“凉州南百里崖”大规模开凿石窟,安设塑像,且“为母造丈六石像”。可是,多年来,学者们在可查阅的文献史料里面,自唐代以后均未找到关于“凉州石窟”的相关记述。那么,北凉王沮渠蒙逊开凿的那座“凉州石窟”是否还存在?这座石窟究竟在哪里?

20世纪上半叶,学术界关于“凉州石窟”的讨论与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1958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武威天梯山石窟下面修建黄羊河水库。遂于1959年11月—1960年4月,由原敦煌文物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与甘肃省博物馆组建了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勘察工作队,对天梯山石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详细勘查和清理发掘,最终清理发掘出了5个北凉石窟,同时在第1窟和第4窟内剥出了一定数量的北凉壁画,其中就包括长106厘米、宽60厘米的彩绘菩萨像壁画和长32厘米、宽24厘米的彩绘供养菩萨像壁画。

北凉壁画的发现,是我国石窟考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以铁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古代的凉州石窟,正是现在的武威天梯山石窟。

(二)

就在武威向南约50公里,有一座大山,它是祁连山的支脉,其山峰巍峨,陡峭峻拔,山有石阶,道路崎岖,拾级而上,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

天梯山脚下这个看似空空荡荡的石窟,有着北凉皇家石窟的显赫身世,同时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虽不在中国四大石窟之列,却对中国四大石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可谓血统高贵。正因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才有了“石窟鼻祖”之称。

公元412年,凉州临松县卢水胡人沮渠蒙逊迁都姑臧,自称河西王,他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和能工巧匠开凿石窟,后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这座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唐代名僧道世于公元668年所编的《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一《敢佛篇》第六之二《观佛部》记载:“北凉河西王蒙逊,为母造丈六石像在於山寺,素所敬重。”类似的记载还出现在《高僧传·昙无谶传》。《法苑珠林》中记载的这个北凉河西王蒙逊,即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军事统帅。

沮渠蒙逊是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他的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便以沮渠为姓。史料上说,这个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还颇晓天文。《晋书・沮渠蒙逊传记》称赞他“雄杰有英略,滑善权变”。

关于他的“滑善权变”,坊间盛传的是他采用一石三鸟之计除掉了称霸路上的“绊脚石”:公元397年,沮渠蒙逊的两个伯父,因为吕光之子兵败而成为替罪羊被杀,沮渠蒙逊和堂兄沮渠男成聚众造反,推后凉建康(今高台骆驼城)太守段业为凉州牧。这一年是北凉的创建之年,沮渠蒙逊为镇西将军。

一个小小的镇西将军岂能装得下沮渠蒙逊的勃勃野心?

一日,沮渠蒙逊约堂兄沮渠男成去祭兰门山,但却悄悄让人向段业告密,说沮渠男成要造反。段业轻信了告密者的谎言,在沮渠男成祭拜兰门山时将其收捕并令其自杀。这便是著名的“北凉兰门山事件”。随后,沮渠蒙逊鼓动卢水胡人起兵杀了段业,自己夺了王位。

但传三主、国祚43年的北凉在沮渠蒙逊撒手人寰的短短六年之后,就被北魏拓跋焘的铁蹄踏平了……

王朝兴替如梦烟,而千年后,深信佛法的沮渠蒙逊主持开凿的天梯山石窟依旧伫立在那里。

(三)

再看这两尊菩萨,它们竟一个面相:面形方圆,头顶有大圆髻,束发带,波浪卷发垂肩,细眉深目,高鼻厚唇。彩绘菩萨像壁画中菩萨,上身袒露,饰项圈、璎珞、臂钏、手镯,帔巾绕于肩后飘飞,下着灰绿色贴体长裙,腰系带。左臂屈肘平举,右手下垂持净瓶;彩绘供养菩萨像壁画中的菩萨,着袒右肩袈裟,赤足,左肩处绘一朵尖瓣莲蕾。

专家经过与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时期作品比较可知,认为包括此两身菩萨像壁画在内的北凉壁画,其创作技法中既有西域壁画中常用的“凹凸法”,亦有源于古印度的造型,更有汉风糅杂其间。由此可以肯定,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如同佛教教义一样,都经历了移植、融汇、吸收和发展的阶段,而北凉壁画恰是这一阶段最好的证明,它正是佛教壁画艺术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一个代表性过渡。

这些带有鲜明的西域和印度色彩,并最早开始融合汉地艺术的佛教造像模式,被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认为是“凉州模式”。

公元439年,也就是在沮渠蒙逊死后仅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率大军灭了北凉。

北凉末代国君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一说十万户)被迁至北魏的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有部分人的职业是僧人、艺人和工匠。由此,河西文化和凉州佛教对北魏的典章制度、佛教发展和石窟开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魏政权统治者主持开凿的云冈石窟,集国内外佛教艺术之大成,其中,闻名遐迩的“昙曜五窟”便是由开凿天梯山石窟的凉州僧人昙曜主持开凿修建。

也正是“凉州模式”这一艺术模式对北魏时期云冈等石窟的开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典范作用,进而对佛教艺术在北魏的遍地开花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荆雯


相关阅读

  • 感悟佛教艺术的“净妙庄严”

  • 佛教传入我国两千多年来,通过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深厚博大的文化特质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 在地铁里遇见石景山

  • 不知乘坐地铁的亲们是否注意到,近日,北京地铁站台的灯箱广告上新了一组石景山的绚丽照片!这是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在营销推广上的一次全新尝试,以“这儿在石景山”为主题,围绕炫
  • 这些顶级国宝,是怎么流失海外的?

  • 文|首阳 金村:西周的解谜大门班固在《汉书》里给后世留下一个典故:“分为二周,有逃责(债)之台。”说的是周朝天子周赧王,因为国力微弱,他无法偿还向商民们借的巨款,只能迁居到一高台
  • 因为热爱 他在考古遗址公园里深耕

  • 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欢迎来到北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下面我带大家参观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11月27日,31岁的杨传宇带着二十几位参观者开启了一段穿越历史之旅。1
  • 10月 山西7家景区上榜5A级景区100强榜单

  • 近日,“2023年10月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出炉,我省7家景区榜上有名。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居榜单前10。我省上榜的7家景区分别为大同云冈石窟、晋中平遥古城、晋城
  • 让健康舞蹈从敦煌壁画中“走”出

  • 近日,在敦煌市举行的健康敦煌舞研讨会上,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金淑梅伴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轻盈灵动的舞姿,赢得观众阵阵掌声。金淑梅表演的健康敦煌舞,由她自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台山市开展禁毒防艾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 毒品和艾滋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公敌,禁毒和防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为普及艾滋病防治和禁毒宣传知识,台山市禁毒办组织各(镇)街在“世界艾
  • 左转 左转 带您回家

  • 耄耋老人夜迷路民警全力助归家寒风呼啸催叶落警民深情暖人心平安北京朝阳 几日前太阳宫派出所接报警有群众在辖区发现一位老人好像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这里徘徊了许久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