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发力 高校助力 融媒聚力 “非遗+民宿” 山村新出路——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峪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侧记

听,一阵阵悦耳的鸟鸣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峪村悠悠回荡。“京中有善口技者,能与鸟言……”在这座地处北京市与河北省交界、群山环抱的僻静村庄中,驻村第一书记、非遗传承人张建平和师父牛玉亮正在口技主题的非遗民宿“亿鸣小院”里展示口技技艺,惟妙惟肖地展现出玉鸟、百灵鸟、白头翁、翠鸟等鸟儿的鸣叫,他们以声音勾勒出非遗民宿“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亿鸣小院”正是洪水峪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典型缩影,一条“文化(非遗)+民宿”的探索之路,正在给低收入村带来发展的新希望。

昔日“煤窝村”面临转型阵痛

“小书记”带领村民寻找绿色振兴之路

“洪水峪村地处北京最西端的清水镇,与河北省毗邻。过去清水镇的好多村庄都是挖煤为业的资源型村庄,在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提出绿水青山门头沟的发展之路,过去的煤窝村要实现转型,必然经历阵痛,最难的是乡亲们思想的转变。”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教授、门头沟区政协委员丁奇讲述着洪水峪村的过去和将来,“未来村庄要借着109高速开通的契机,将村庄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发展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真正走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建平,一个地地道道的85后北京女孩儿,一头短发显得格外干练,一双大眼透着灵气和活力。驻村工作之前,她是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的行政办公室职员,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她积累了不少专家资源和高校资源,为寻找洪水峪村的绿色振兴之路铺垫了厚实的根基。

工作中,张建平经常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和村民的想法,每天详细记录驻村日志。通过半年多的驻村,她发现:洪水峪村缺少支柱产业,劳动力几乎都外出打工,村中多为留守老人,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年底慰问困难老党员

七一慰问困难老党员

从决定当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张建平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虽然条件艰苦且困难重重,但她始终记得自己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她说,“市委派我们到经济薄弱村作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发展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张建平的踏实肯干被村民们看在眼里,都亲切地叫她“小书记”。

“非遗+民宿”破解发展难题

多方助力斩获市级大赛优秀奖

洪水峪村的“小书记”积极邀请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和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领导现场实地考察,经过多方论证和商讨,在清水镇党委、政府、洪水峪村及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结合西城和门头沟两区资源优势,张建平决定带领团队和村民们走一条“文化(非遗)+民宿”的创新发展之路。通过搭建非遗生产性涵养区项目平台,吸引西城区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落户洪水峪村,共同打造“非遗小院”。

邀请北京建筑大学领导、专家考察调研共商良策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教授、门头沟区政协委员丁奇表示:“我对门头沟的村庄有很深的渊源,2003年第一次带学生设计题目就选在门头沟爨底下村,后来2005年以后有陆续做了马栏村、沿河城村、西达摩村的村庄规划,2021年又当选为门头沟区政协委员,更是把门头沟乡村振兴工作放在心中的重要位置。”

他对洪水峪村的发展充满期望:“建平同志一说起在洪水峪村做第一书记,我立刻就来了精神。心想在这么好的第一书记带领下,洪水峪村一定能为农民干出些事情,成为该村乡村振兴的重要起点!”

张建平带领团队,不断完善“文化(非遗)+民宿”的商业模式,以“非遗生产性涵养区”为参赛项目,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北京市选拔赛暨第五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专项赛决赛。通过“线上路演+线下评审”的形式,与其他14个参赛项目在“云端”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斩获优秀奖。

在比赛筹备期间,“非遗生产性涵养区”项目得到了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和北京市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西城区创业导师团的鼎力支持。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李开发及一行人到清水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作为张建平的“娘家人”,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在项目的筹备和建设中积极邀请高校教授、业内专家参与论证,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项目启动阶段,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帮助张建平对项目整体结构进行梳理和推敲,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思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帮助张建平了解相关扶持政策,为项目与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牵线搭桥,并借助媒体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势为非遗生产性涵养区项目持续助力。

北京教育融媒中心与洪水峪村交流座谈

北京教育融媒中心到清水镇红色基地学习留念

从一个抽象的想法到落在纸上可操作可执行的项目方案,还要获得村集体、镇集体、扶持政策和比赛专家评审的多方肯定与支持,每一步对张建平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从PPT准备,路演直播,到一步步消除评审专家对项目的疑虑,她都记不清连轴熬了多少个夜晚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非遗生产性涵养区项目从第五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西城区乡村振兴专项赛决赛脱颖而出,作为西城区乡村振兴赛道唯一代表参加市级比赛。市级比赛共有98个项目通过了资格审核,经专家层层筛选,30个项目晋级全市乡村振兴专项赛预选赛,非遗生产性涵养区项目是其中之一。

比赛现场

在预选赛中,30个创业项目,经过选手路演、专家线上提问和评审等环节,非遗生产性涵养区等15个项目晋级市级决赛;在市级决赛中,15个参赛项目各显神通,竞争异常激烈,最终非遗生产性涵养项目获得优秀奖。

共赢、共享、共建

引入活水的洪水峪村焕发勃勃生机

依托非遗生产性涵养区项目,洪水峪村焕发了勃勃生机,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的洪水峪村不但吸引了药香、雕漆、宫毯等非遗技艺传承人入驻,还有两所高校计划在此成立培训基地和写生基地。

北京服装学院人事处郑勇教授表示,北京服装学院将与门头沟清水镇洪水峪村党支部密切合作。“洪水峪村有悠久的革命传统,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村庄以及淳朴的乡土风情,作为北京服装学院精心挑选的实践基地。”

今后北京服装学院会在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培训,快速提升年轻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共建这个新教师培训基地,不仅为新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每一位新教师日后打造师德师风的一个良好开端。

与北京服装学院领导、专家合影

北京市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企业管理科副科长郑铚表示,该项目把西城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将西城特色的非遗资源带到门头沟,并有效结合门头沟本土资源。下一步,将成立西城区非遗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一个资源富集、充满活力的非遗创作生态链、产业链和创新链。

大赛只是一个开端,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陪着项目直到落地,真正推进西城非遗和门头沟乡村建设落地见效。通过项目,希望能开启城区和郊区共赢、共享、共建的多方面成效,也给其他跨区合作建设形成良好示范。

与北京市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家合影

“我们的樱桃颗颗饱满甜美可人,我们的蔬菜种类繁多绿色健康,我们的中华蜂是全村的团宠,我们的绿水青山一定更加美好!”对于洪水峪村的未来,张建平充满了信心。她表示,接下来要通过搭建资源平台,建立可行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氛围,让村集体和村民受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两年里,我一定会把项目制度建立好,把经营模式完善好,让产业可持续。这个项目它就是村里的产业制度,一个有未来的产业制度!”

作者丨唐莉莉、张雪莲

责编丨唐莉莉 主编丨张雪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