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声京视|纪录片《西藏 我们的故事》讲述动人故事

 

四集纪录片《西藏 我们的故事》以壮美的画面、独特的视角、真实的镜头为依托,通过讲述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展现西藏便捷现代的生活状态、雪域高原的军民情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热情讴歌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西藏社会发展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现代、积极、幸福的新西藏。

多线叙事,构建宏大主题

 


如何在当下各种力量角力的语境中,讲好西藏故事、传播西藏声音、抒写时代史诗,是《西藏 我们的故事》的一大挑战。影片摒弃以往西藏题材纪录片常用的单一审视视角,以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多线叙事,正面打量多元、立体的西藏。纪录片共分为《格桑花开》《心之所向》《家在高原》《跨越千年》四集,每集时长50分钟,通过四、五个故事,从不同角度呈现西藏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如第一集《格桑花开》关注西藏交通建设、边境小康村、边贸口岸、戍边部队,讲述了西藏各族人民像格桑花一样扎根边陲,守护西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第二集《心之所向》透过脱贫搬迁、养老保障、民族团结、依法治藏、宗教和顺五个维度,展现西藏社会安定祥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携手共建家园的美好情景。第三集《家在高原》聚焦西藏生态环境保护,表达了西藏自治区对环境、资源、人类之间平衡发展的追求,以及守护“地球第三极”的真挚愿景。第四集则从现代医疗、农业科技、职业人才培养、清洁能源等角度切入,讲述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故事。每集内容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通,整体结构合理、内容饱满,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了对新时代西藏形象的影像构建,生动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断铸牢,有力回应了世界对西藏的关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百姓视角,呈现真实生活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由黑暗到光明、由落后到进步、由贫穷到富裕、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展示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沧海桑田,《西藏 我们的故事》精选20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百姓故事,透过鲜活的人物和影像,真实反映党中央和政府对西藏发展的重视与投入,让西藏故事入耳更入心、入情更入理。如第一集《格桑花开》跟随仁青岗村三位阿妈的脚步,来到了海拔四千六百米的詹娘舍哨所,看望守护祖国领土的子弟兵们。三位阿妈年轻时受到过解放军救助,她们深怀感激之情,四十年来风雨无阻地为哨所官兵送菜,在艰辛的山间小路上书写着西藏军民的鱼水情深。再如第二集《心之所向》中,女孩拉姆一家在政府的安排下,即将从海拔5000米,自然条件恶劣、医疗教育局限的原住地,搬迁到距离拉萨市区只有六十多公里的安置点森布日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家人们充满了各种担忧和焦虑。因此,年轻的父亲骑着摩托只身前往拉萨,打探新的学校、参观安置房屋、了解就业情况,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答案。通过拉姆一家的搬迁经历,观众看到了万千西藏超高海拔生态搬迁群众们幸福崭新人生。《西藏 我们的故事》用普通人的故事讲述西藏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使个体命运与时代风云交相辉映,进一步凝练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旨议题,提升了叙事的质感和张力。

风格鲜明,激发情感共鸣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西藏 我们的故事》注重回归本真,在平凡中捕捉伟大,从细节中发现崇高,以写意美学传递西藏神韵,以纪实视频展现时代气象,整体风格鲜明,具有较强说服力、感染力和引导力。一方面,《西藏 我们的故事》结合使用丰富的镜头语言,用细节展现独具特色的西藏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群众生活状态,以当下艺术风格、审美标准打通国际文化交流壁垒。如第二集《心之所向》中,当拉姆的父亲从拉萨出发,马不停蹄地返乡向家人分享好消息时,纪录片用一组航拍镜头,展现了旷野上,拉姆父亲于笔直、宽阔马路上的驾驶背影。整个画面构图精美、光线明亮、背景辽阔,配以悠扬的音乐及拉姆父亲对未来生活的畅享独白,呈现出如电影级别精致、高级的视听效果,让人切切实实感受到藏民们不断提升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另一方面,纪录片以真实镜头配以白描式的解说词,不渲染、不夸张、不煽情,切实做到用事实说话。如第一集《格桑花开》中介绍的货车司机旦增次仁的口岸“边贸人生”。作为一家羊毛生产公司的运输司机,旦增次仁需要将货物运到樟木口岸出口尼泊尔。一路上,他与妻儿的视频通话,体现出了西藏4G信号的广泛覆盖,而他的边贸工作则是疫情下中国面向南亚国家友好开放的最好见证。《西藏 我们的故事》灵活运用多种拍摄手法,不仅向世人展现了精美震撼的西藏风光,更进一步挖掘了壮美画面背后的鲜活生命,在观照现实和展望未来间,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为西藏的进一步向前开拓凝聚了勇气和力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