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千余名科技特派员献智乡村振兴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马俊杰

在恩施广袤的田野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

他们走村入户进企业,宣讲惠民政策,指导春耕秋收,提供咨询帮助。

他们是广大村民心中的“田专家”,是问需开方的“把脉人”,更是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

他们似一股春风,吹向田野大地,为农民带去新技术、新品种,教会农民种植养殖新方法,开阔村民视野,鼓起村民钱袋子。

他们把论文写在恩施大地,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

技术培训添“智力”

近年来,州科技局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按照国家、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部署要求,围绕我州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科技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特长和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培育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要想玉米高产,品种选择是基础,栽培方法是关键,只有实现‘良种配良法’才能实现玉米高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来自州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杨秀乾,到巴东县金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示范基地进行玉米新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服务时说。

“科技特派员为我们开展茶叶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在他们帮助下,我们不仅增了收,还添了‘智’。”建始县三里乡窑场村茶叶种植大户冷云款对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充满感激。

2022年,在州委人才办指导下,州科技局创新科技特派员遴选工作,一改过去自上而下“派”为自下而上“选”,采用“同台竞技、差额遴选”、委任制等方式,争取和选派了1081名科技特派员下沉到全州8个县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政策宣传队、科技传播者、创新领头羊”作用。

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走访调研,精准掌握农民培训需求,精心设置培训内容,大力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现场集中授课、线上观看科技电教片等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基地+示范”相结合,开展玉米、土豆、贡米、食用菌、茶叶、莼菜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传授种植养殖技术规范,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截至目前,全州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538场次,培训群众5万余人,带动群众人均增收5000余元。

产业指导增“活力”

“前年,基地莼菜亩产约1000公斤,去年亩产只有几百公斤,不少莼菜根系发黑腐烂,无法继续采摘,急需农技专家指导。”今年3月,利川市莼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王治全心急如焚。

“病虫防治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要提前预防,不能等虫子咬莼菜叶了再防,效果差且损坏水体。”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教授、州级科技特派员王明红,一边翻开田埂周围的土壤检查害虫活动痕迹,一边耐心讲解虫害防治关键点。

王明红对莼菜的病虫害防控、田间管理等注意事项提供了详细指导,提振了农户的种植信心。

选自州农科院、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州林科院等部门的1081名科技特派员,与驻点服务部门签订服务承诺书,建立指导联系机制,公开联系电话,搭建指导平台,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为农户、企业(合作社)提供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修枝整形等产业技术指导,补齐群众技术短板,帮助群众解决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激发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活力”。

近年来,全州科技特派员共计提供技术指导服务4385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技术难题2000余个。

人才培育强“动力”

“农村缺乏真正懂技术的人,种植养殖大多采取传统方式,产能低,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结对帮带作用,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州科技特派员罗凯说。

“科技特派员为我们培养了‘土专家’,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白柚产业的美好前景,增添了我们村‘两委’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宣恩县沙道沟镇栏杆坪村纪检委员唐勇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我州把科技特派员结对帮带培养技术人才作为抓手之一,借助科技特派员力量,结对帮带有发展潜能、有种植养殖意愿的农村青年。

按照“1名科技特派员+1名农业技术人员+1名农村青年”的培养方式,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外出观摩等形式,采取视频连线答疑、面对面答疑等方式,及时向培养对象传授技术、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就地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866名、专业户260余户。

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的1081名科技特派员,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