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为”文明实践看临淄】“隔代课堂”让隔代不隔心

临淄融媒讯 7月19日,在朱台镇西单村,一场特殊的课堂正在进行。

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座听课的,不是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就是两鬓斑白的老人。

“设想一下,当孩子在埋头写作业时,奶奶端过来一杯水,而爸爸说’别打扰孩子写作业’,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时,应该怎么办?”授课老师的提问令老人们充满代入感,激起了他们的热烈讨论。

随着暑假来临,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主战场”,从学校转移到了家庭。西单村妇女主任高桂芹告诉记者,她们村村民大多经营蔬菜大棚,作为种菜的主劳力,平时很难顾得上得孩子们,所以承担监护的责任就落在了他们的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肩上。

由于代际差异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祖辈与父辈容易产生分歧;而由于巨大的年龄差,也使得祖辈与孙辈存在代沟,孩子们不愿向老人们倾诉心里话,出现沟通障碍……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给西单村的老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考虑到隔代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西单村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群众诉求,朱台镇妇联联合临淄区教育中心,开展了这次“隔代课堂”,邀请孩子们与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走进课堂,一起参与到其中。除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科学全面的方法论,老师还将亲子游戏穿插到课程中,让老人们和孩子们在游戏中贴近距离。

临淄区教育中心讲师朱新玉说:“咱们常说‘隔代亲’,姥姥和奶奶们对孙辈非常容易溺爱。即使是孩子犯了错误,他们也舍不得打骂,而长此以往,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把科学的家教理念传播到更多家庭,把‘碍’变成‘爱’,让老人和孩子们‘隔代不隔心’”。

西单村村民孙美云今年75岁,是5个孩子的奶奶。她感到在听了今天的课以后,对于以后如何教育孙子孙女,心里更明白了。“以后我会多和孩子们交流,和他们父母沟通好;也决不能惯着孩子,那等于是害了孩子。”孙美云说。

据了解,朱台镇妇联面向镇内各村居,展开“点单式”服务,根据征集到的群众意见,来为各村居“量身定做”相应的精神文化活动。此次‘隔代课堂’,正是呼应了老年群众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对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向往和追求。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面向全镇,根据群众反馈的需求,与教育中心师资力量,共同打造更丰富的课程,以满足群众对知识的实际需求,助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朱台镇妇联主席贾雪婷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