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以“小”切口汇聚社会治理“大”能量

今年以来,肃州区东北街街道汉唐街北社区坚持“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微”模式,以“微”字把脉,从“小”字切入,发挥网格的小微作用,让小网格彰显大能量,以“六微蓄能” 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服务更贴心、更舒心、更暖心。

建强“微网格”,为社会治理“提质”

社区自上而下搭建组织链条,强化楼院网格党支部阵地建设,形成“社区党委+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红色架构,以“网格”为全科阵地,将辖区6个二级网格区细化为17块“微网格责任田”,在二级网格区成立党支部6个,设立党小组8个,配备网格长30名、党小组长8名,将其全部纳入“红色微网格”,切实发挥网格“协管员”职责,使每个协管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用好“微课堂”,为社会治理“蓄能”

组建“送学上门”宣讲服务队,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模式,以接地气的形式宣讲解读相关政策。线上结合“微信群”“微视频”“微信公众号”充实“微课堂”,线下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族团结剧场、党群服务站等阵地,随时随地上课,形成时间微、形式微、内容微的“微模式”,让楼院支部书记成为宣讲服务队成员,退休居民党员医生成为卫生健康宣讲小贴士,网格长成为反电信诈骗宣讲小能手。“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我作为楼院党支部书记,要第一时间将党的好声音积极传达到楼院,每个党员和群众中,有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金泉路楼院党支部书记张杰儒说。

开展“微走访”,为社会治理“助力”

网格长依托“微走访”服务,以唠家常的方式深入到居民之中,征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建立“一卡一档”和民情台账,及时沟通、协调、处理排水不畅、飞线充电、屋顶漏水等各类问题17件,改造小区绿化面积300平方米,维修单元门28个,更新数字监控28个,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第六网格区总网格长于桂萍入户巡查时总是笑着说:“在居民心中,我就是他们的贴心管家,居民们一句简单的问候和亲切的笑脸,就会成为我工作力量的源泉。”

整合“微力量”,为社会治理“鼓劲”

将“五联双报到”单位、辖区单位和社会组织都拉进了党建“朋友圈”,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合作”。签订“契约化共建协议书”21个,达成“萤火虫契约化”共建项目77个,协商解决了富祥花园党支部无活动阵地、北后街网格无办公场所等问题4个。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等党建联建活动8场次。开展“爱心体检送关怀 ·‘三安行动’感党恩”活动,为辖区60名老党员免费体检。富祥花园的老党员王德邦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就是好,时刻服务关爱老党员,让我免费体检。”

树立“微典型”,为社会治理“补钙”

持续探索打造“萤火之光”党建品牌,开展“五带两争当”评优树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和“头雁领航”作用,挖掘和评选出了最美母亲、最美家庭,“最亮萤火之星”30余名,在巨龙御园建立“萤火虫”亮德长廊,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树立身边的“微典型”,充分传递正能量,同时开展“积分兑换”激励回馈活动,根据服务内容和时长,以德积分,以分换物,兑换生活用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升级“微服务”,为社会治理“增效”

按照“群众点单、党组织下单、网格长接单”模式,认领群众“微心愿”,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疫情防控、清污消土、文化服务、暖心关爱等为民服务活动10余场次,累计服务居民1000余人次。开展“叮咚”入户走访,传递党的声音;“小板凳”拉家常,收集居民微心愿;“网格小课堂”,宣传惠民政策;“聆聚力”协商议事,化解民忧;“小跑腿”红色代办,帮助办理事项等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活力汉北 李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