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成了“小药童” 在宁波百年老字号聆听有礼讲堂学习中医药文化

孩子们体验多种类型的中药炮制技艺。记者 崔引 摄

    穿上“小药童”服装,手上捣鼓着中药,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中医药文化……8月2日,前来参加由宁波市文明办、市流管办、团市委、市关工委、市慈善总会联合都市报系推出的2022年宁波市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的孩子们,在宁波百年老字号——寿全斋里拥有了一段奇妙的经历。

    体验切、捣、碾、水泛丸等中药炮制技艺

    这场分站是系列活动的第五站——有礼讲堂·体验国医魅力。中药世界神秘而奇妙,寿全斋国药号有着260余年的历史,隶属于宁波药材股份有限公司,早在今年系列活动刚刚启动时,便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加入分站活动的行列,在寓教于乐中,向“小候鸟”们宣扬中医药文化。

    上午9点,孩子们根据约定时间准时来到寿全斋,换装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小药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逐个欣赏起与中药相关的老物件,探索起了百草长廊。

    水泛丸引起了更多孩子的好奇,师从浙江省非遗(寿全斋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张国甫的海曙区非遗传承人张谦,此时正在通过水泛丸炮制中药。

    “这些丸子啊,之前都是中药粉,但中药粉并不方便携带和服用,所以就通过水,将它制作成一颗颗丸子形状的中药,这样一来,外出携带就比较方便,而且吞服的时候,也不会呛到。现在的六味地黄丸,正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制成的。”张谦对孩子们说。

    有孩子感慨要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参观结束后,在一楼的学习教室内,我们特意为“小候鸟”们安排了一堂夏日养生小课堂,讲师结合暑期常发的中暑症状,讲述了中暑的原理,以及一些预防和治疗中暑的妙招。

    随后,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制作了防蚊香囊。

    “放在大家面前的有5种材料,分别是高良姜、山奈、丁香、冰片、白芷,它们有的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有的能散寒止痛,把它们磨成粉,就做成了香囊的基本材料,然后大家把这些粉放进手上的收纳小袋子里,扎紧,最后再放到香囊袋中,这个香囊就完成啦!”

    小姑娘陆羽马上要上五年级了,乖巧的她对这次实践活动另有一番体会:“我觉得,中医药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要继承中医药文化,学习里面的精髓,把这项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记者 朱琳 王思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