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专家给出建议

“很高兴‘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的第二讲即将开讲!”作为讲堂首批特聘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新建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他和他的团队最近一直在研究苏南、苏北大运河河网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大量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等课题。在李新建看来,在保护、传承与利用大运河方面,不能把大运河看成一条线,而是一个网;不能仅看成一条河,更应该注意到它关涉到整个社会经济、民生全方面的问题,大运河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要对它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

“从苏南来说,我现在研究的是水乡古镇的水运网络,以及运河和长江、太湖的关系。”李新建介绍说,这里面就牵涉到非常多的古代文化,包括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比如泰伯奔吴,也就是早期文明的一个传播,吴越之间的沟通问题。”李新建说,到了明清时期,沟通与运输中不仅有陶,还有丝、棉;再到近代,上海与苏州的沟通,形成了近代工业的一个关联。

到了苏北这边,李新建说主要是对盐运网络的梳理,也就是运河沿线盐业聚落体系,“我们把泰州、扬州和淮安,还有盐城之间的关系也都捋得差不多了。”李新建指出,以前的整理只到镇,而现在我们到了村和乡,这就回答了当年在盐业体系里面,他们是怎么组织,怎么通过运输来组织村和城镇的问题。

如何将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李新建说,他们正在和水利厅合作,在做运河沿线的水利工程遗产方面的工作。“从春秋时期到现在,河网、河道体系是怎么变迁的?这些重要的河段历史演变要做深入地研究。”李新建坦言,过去我们做大运河研究的时候,是以保护、以申遗为目标,“但是现在我们要以它的水利工程科技、整个历程为研究方向,相当于是做得更加专、更加广,这样在广度和深度上面都有所拓展。”李新建说道。

“大运河江苏段实际上不只是一条线,是一个网的问题;不是一条河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经济民生的全方面问题。”李新建表示,对于大运河的研究一定要深入且系统,“它其实是一条河带动了整个的经济社会民生的全面发展。”

李新建和他的团队研究后发现,在江苏,实际上很多港口码头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好现代枢纽与大运河文化遗址的关系?李新建希望各个部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统筹考虑。“大家能够一起来把江苏运河沿线的这些水利交通设施的布点、规划以及具体的建筑设计景观层面,和我们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要求结合起来。”李新建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 胡安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