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并非中药,不能乱食用,误食应及时就医

病例:72岁的朱女士因听信民间偏方,认为鱼胆具有清火明目的功效,直接食用了3个草鱼内胆。食用后,朱女士很快就出现了腹胀、腹痛等情况,尤其是上腹部疼痛十分明显,继而又出现腹泻、黑便、打嗝、呕吐,口干口苦,头晕,四肢水肿,全身发痒的症状。家人急忙将她送往医院就诊。经检查,朱女士被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

鱼胆汁的主要成分为生物毒素

据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的赵良斌主任介绍,在传统医学典籍以及民间偏方里,确有动物内胆具有药用功效的记载和说法,比如蛇胆、熊胆等。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鱼胆也有好功效,且毫无根据地口口相传,“鱼胆无毒”最后成了一个错误的民间常识。蛇胆、熊胆难以得到,但鱼胆却唾手可得,便导致吞食鱼胆中毒甚至致死的事故时有发生。

鱼胆汁主要成分是胆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酯钠及氰化物等,它们都是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性。目前认为,鲤醇硫酸酯钠为主要毒性成分。这种毒性成分很难破坏,就算是在高温蒸煮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酒精浸泡下都不能将它除去。

鱼胆毒性不一,具有个体差异性,导致中毒的量是不同的。成人一般只要几克鱼胆汁就能导致中毒,如果是四五斤重的大鱼,一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

如果按毒性来排序,最毒的是鲫鱼胆,接下来是团头鲂、青鱼、鲢鱼、鳙鱼、翘嘴鲌、鲤鱼、草鱼的胆。由于草鱼个头大、胆汁多、容易购买,因此鱼胆中毒的患者有80%都是被草鱼胆放倒的。

动物实验证明,鱼胆仅有轻微的镇咳祛痰和降血压作用,且效果并不明显。如果用它来治病,无疑是“饮鸩止渴”。

鱼胆中毒初期症状类似吃坏肚子

鱼胆中毒的初期类似吃坏肚子似的,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等症状,但随后就可能出现肝肾功能受损,再之后会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有的患者因送医救治及时而免于性命之忧,但也有的患者因就诊较晚,不能通过洗胃方法清除毒素,大量毒素已被吸收入血,造成脏器损害,就有可能再无好转,导致肾脏功能受损,需要终身透析,还有可能因神经受损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

提醒:鱼胆并非中药,不能乱吃。在处理鱼的时候一定要摘除鱼胆。如果不小心鱼胆破损导致胆汁流出的话,或者不小心把胆汁弄到眼睛里,立即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还可以放一点小苏打冲洗,尽快中和胆汁。如若误食鱼胆,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赶紧催吐、洗胃,并尽快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 (闫译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