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闭幕!这个汇集20省市非遗精华的展览,有哪些亮点?

7月31日至8月4日,2022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展览以“文化的瑰宝 人民的非遗”为主题,邀请对口援疆19省市193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新疆14地州市和兵团14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

2022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展览由“序厅”“多彩非遗”“乐舞非遗”“指尖非遗”“云上非遗”“潮趣非遗”及“致趣非遗”7个板块组成,配套举办“对话非遗”“月夜非遗”“宝藏非遗”3项活动,以文化沙龙、专场文艺演出、博物馆展览的形式展现我国非遗蕴含的独特魅力,增进不同省市非遗间的互动交流。

“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外景。图片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文旅北京”公众号

新疆非遗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记录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印证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在新疆兼容并蓄、交相辉映的发展脉络。

短视频《一分钟带你了解新疆非遗》        视频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公众号

非遗展上

大家都在看什么?

走进展厅,琳琅满目的各色展品和充满趣味的非遗体验项目,让人目不暇接。

在吉林展区内,几位衣着绚丽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传承人,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身侧画出耀眼的美妙彩环。

吉林省汪清县农乐舞传承保护中心演员表演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丰收乐》。图片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在“水韵江苏”展厅,穷形尽相的剪纸,精细雅洁的扬州玉雕,表现力十足的瓷刻等等,“水韵”风味独具一格;传承人带来的现场互动展示,让观众流连忘返,尽情领略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

非遗展搭台,传承人以非遗为媒交流切磋技艺。在江苏展区内,来自乌鲁木齐县的绣娘哈提玛·艾乃都热情地拥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苏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卢福英。

“去年我在苏州参加非遗研培项目培训时认识了卢老师,向她学习苏绣针法。哈萨克族刺绣和苏绣虽然图案、色彩和针法不同,但有很多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哈提玛说。

刺绣爱好者在江苏省展馆与苏绣传承人切磋技艺。图片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摄

走进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展区,映入眼帘的是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的富有新疆特色的展品。其中一个直径5米的蒙古包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蒙古包营造技艺传承人加木苏荣介绍,蒙古包营造技艺是第二批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技艺,它的结构虽然简单,但造型独特,实用性强,体现了蒙古族工程建筑方面的智慧和技巧。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展区,演员与游客互动。图片来源:新疆网

大家一同参与非遗传承

本次非遗展设置了“指尖非遗”“乐舞非遗”“潮趣非遗”“致趣非遗”等板块,同时开辟非遗集市,设置食、阅、玩、乐4个区域,进行非遗产品展销和互动。

参观者在北京市展馆观看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图片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 摄

北京的景泰蓝制作技艺、天津的工艺毛猴、和田的葫芦雕刻……位于新疆美术馆二楼的“指尖非遗”板块,每天都有不同的项目供参观者体验。据了解,“指尖非遗”组织对口援疆19省市和新疆共31名非遗传承人同台展示,与观众互动交流,让观众深入体会传统工艺的精妙绝伦和深厚底蕴。

天津工艺毛猴省级传承人任金生正在制作毛猴。图片来源:新疆网

天津市展馆泥人张传承人在展示技艺。图片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 摄

在新疆美术馆一楼大厅设置了“乐舞非遗”板块,汇集京剧、昆曲、南音、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等。3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0余名非遗传承人呈现传统表演类非遗的独特神韵。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在非遗展上表演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片段。图片来源: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帐号“文旅中国”

7月31日,和田赛乃姆传承人在和田展馆演奏民族乐器。图片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摄

“致趣非遗”板块,展示了一件16米长卷《非遗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2006年,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十年来,新疆国画院一直坚持不懈地传承保护,推广利用千年历史的新疆桑皮纸,使新疆桑皮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新疆非遗领域的一大亮点。

“致趣非遗”板块中展示的16米桑皮纸长卷。图片来源:新疆网

“对话非遗”活动中,传统乐器、纺织刺绣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参展非遗传承人,围绕“丝绸之路传统乐器的跨时空相聚”“纺织刺绣与现代生活”等主题共同交流,探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和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路径和措施。

艺人在阿克苏展馆表演民族舞蹈。图片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摄

最后,在逛展过程中,还可以收集对口援疆19省市展区专属印章,比一比谁最先集齐一整套(20个)!你集齐了吗?

集齐的20枚印章。寇梦茜/摄

(素材来源:新华网、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日报、新疆网、天山网、乌鲁木齐晚报、文旅中国、文旅北京)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    整理/丛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