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文化 | “暖文化”,为患者点燃一盏明灯

49岁的田女士确诊肺癌已经7年了。相比治疗前的疼痛难忍、活动受限,如今的她精力充沛,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田女士说:“我现在比以前好很多啦,每天都要出去走几个小时,越走越精神,也不觉得痛,也不觉得累。”

田女士是一位晚期肺癌患者,2015年确诊时已经发生胸膜转移。尽管田女士已经采用了手术和靶向药治疗,但肿瘤还是在2018年复发了。初到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内三科住院治疗的田女士,因胸膜转移导致胸痛的困扰和疗效不理想整日郁郁寡欢,消极低沉。科室的医护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常与她沟通,对其悉心关怀。渐渐地,田女士向医护人员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我的肿瘤已经是晚期,反复治疗这么久也治不好,化疗那么辛苦,我怕撑不住,还要拖累我的孩子。”

了解到田女士的顾虑后,大学城医院内三科的医护人员给田女士分享了一些癌症病友与医护人员一起与病魔作斗争的故事。与此同时,护士们还每天给田女士做香薰推拿使其放松情绪,通过耳部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改善其睡眠和食欲。当田女士看到同一病房的病友化疗时轻松的状态,也慢慢放下了压力。科室李柳宁主任、张力文副主任医师、刘柏主治医师等医疗团队给田女士制定了免疫靶向联合化疗,同时配合中药及特色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田女士感慨道:“我一开始真的不愿意化疗,因为我身边的病友化疗都很痛苦,很难坚持,最后还是走了,人财两空。但我现在化疗后也没有什么不舒服,是中医院的各种的方法让我的身体变好了,能耐受住这个治疗,能继续坚持下去。我真的感谢医护们对我细心地照护,让我顺利度过了化疗期。”

参与治疗过程的规培轮科的张家林同学感慨道:“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文学。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离不开高精尖的科技、精湛的技术、充足的知识储备,更离不开对患者内心感受的关注。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需要对生命充满敬畏,如此才真正称得上仁心、仁术。作为一名医学实习生,在这个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中医药治疗带给肿瘤患者的获益是巨大的,中医药的使用和各种中医外治法的运用大大降低了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大学城医院内三科医护人员的“暖文化”无处不在,医生护士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本身,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照护需求,不断地给予关怀和鼓励,使肿瘤患者们能够耐受住这些治疗,增强了他们继续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李安琪同学分享到:“入科前,我以为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会很糟糕,但我所看到的患者生存质量都很不错。尽管他们遭遇了不幸,但他们非常豁达乐观,仍然热爱着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他们很相信我们,这种信心来自于我们医护专业的治疗,更来自于我们给予的安慰和鼓励。这些人文关怀使得他们平静,使得他们充满信心去对抗生活的不幸。”

科室主任李柳宁说:“肿瘤患者的长生存得益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务人员能给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但中医药始终是患者坚持治疗的保障,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程。面对这些病人,我们能给予的除了专业的中西结合治疗,还有医护人员的鼓励和安慰,耐心和温柔。如果患者身处黑夜,那医生便是守夜人,护士则是提灯人,我们医护人员将于黑夜中燃起灯火,于绝望中找寻希望。”

田女士表示:“我真的很感谢广东省中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他们很耐心地安慰鼓励我,给了我很多勇气和信心坚持下去,他们的治疗也很专业,才让我现在可以这么好。”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内三科会通过定期举办叙事医学的读书分享会,线上叙事课程的学习,举办叙事医学的病历讨论会等,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叙事共情能力,运用到肿瘤患者的照护过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服务。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内三科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