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戈壁的自述——克孜勒陶村搬迁安置点发展记

 通讯员 杨杰 谢智 杜晓轩

  我现在叫克孜勒陶村搬迁安置点,以前是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的一片戈壁,无人知晓,只有风沙陪伴着我。

  我原以为我将这样无休止地沉寂下去,但没想到,我正在成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克孜勒陶村。 谢智摄

  沉寂的大地变得热闹

  故事得从2017年说起,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批人,他们在我身上比划、丈量着,我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2018年初,又来了一大批工人,他们在我身上盖起了房屋,建设了道路,听他们说要建成一个300亩的集中连片区,供克孜勒陶村村民居住,他们管这房子叫安居房。

  2018年6月,安居房建设完成,同年9月,村民们陆续住了进来。到2019年,180套安居房住进800多人。我十分激动,我从村民的脸上看得出他们比我更开心。听他们说, 现在房屋宽敞,道路平整,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的状况。

  2020年,村委会也搬迁了过来,这片地方变得更加热闹了。周一大家一起升国旗,开展宣讲,周二、周三……活动很多。

  晚上,村民布肉丽汗·阿不都热依木会带领大家在振兴广场跳舞,小姑娘阿依孜巴·阿不都亚森和好朋友在球场打球,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沉寂的我,如今再也不会孤单,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见证时代的变迁。

  贫瘠的大地变得富有

  2018年,随着安居房一起修建的还有10间扶贫商铺,村民缴纳租金,就能经营。这一年,村民看地西·萨日特巴依还创办了阿图什市达尼西拜克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带动36人就业,公司一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2021年5月,由江苏援疆资金投入的帮扶农场正式建成使用,村委会采取集中养殖的方式养殖1000只柯尔克孜羊,带动25户家庭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4万元。

  今年,村干部还根据村民增收致富的期盼,积极帮助村民通过种植果蔬发展庭院经济。村里还开展牛、羊品种改良行动,计划改良牛400头、羊4000只。

  我常听村民聊天。村民阿依孜巴·阿不都亚森说,家里现在一年收入超过7万元;村民斯拉依力·居马说,现在家里有了沙发、餐桌和茶几,还铺上了地板砖;村民依扎克·苏里坦说,院里开辟的菜园不仅能满足自家需求,多的还可以销售增加收入……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2021年,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人均收入达10980元,村集体收入13万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达11300元,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

  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帮扶支持下,大家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过去贫穷的我逐渐变得富有。

  荒芜的大地变得美丽

  你知道我有多美吗?你能想象戈壁也能成为江南园林吗?听村党支部书记范俊宏说,这要感谢江苏的无私援助。

  2020年,江苏援疆干部实地参观后,决定对我进行外观提升改造。一片片青瓦、一幅幅壁画开始成为我的外衣,江南园林小品和层层叠叠的景观让我变得生机盎然。

  斯拉依力·居马在电话中夸赞过我,他感叹住上了电视里梦寐以求的房子;范俊宏在朋友圈展示过我,他欢迎各地的朋友到这里做客;阿依孜巴在作文中描述过我,她引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021年,我还拥有了全苏式风格的村委会和广场,广场绘有56个民族群众的画像石,还有小桥流水的美景,庭院的院墙也变成了文化墙。在发展庭院经济和开展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村里还种植新梅、沙枣、柳树、法桐等10个树种,以及紫丁香、水蜡球等10类灌木。如今,我已不再是四处荒芜不见绿,我的绿化率提高到28%。

  这几年的飞速变化让我惊叹,我看见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劲头,看见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奔头。范俊宏总是说,只要干群一条心,美好的未来不是梦,我和村民们都无比坚信,因为这一切我们正在亲身经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