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医经典,弘扬中医文化 | 我校承办全国首届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四川分赛

8月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承办、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协办的首届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四川分赛区专家评审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图书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科技日报社、四川省中医院、眉山市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1位中医药界、文化界、传媒界资深专家担任评委。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到会致辞,全国知名中医养生学专家马烈光教授任专家评审组组长。评审会由我校图书馆/档案馆馆长赵琼主持。

(副校长曾芳致辞)

(四川分赛区终评会)

 此次大赛旨在深入贯彻新时期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精神,推动中医药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及中医药文化普及,提升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大赛以“解读中医经典,弘扬中医文化”为主题,分设八个赛区/组,我校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国家 “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承担四川分赛区的组织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由学校图书馆/档案馆牵头,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和学院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及具体工作计划,进行专题工作部署。筹备过程中,各团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疫情影响等实际困难,充分协调内外资源,确保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线上线下宣传)

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四川分赛区精心组织了作品征集、初评、网络展播投票、终评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校宣传部、工会、团委、学生处、医院管理处以及相关学院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宣传展板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参赛氛围。分赛区共征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品139个。经专家组初评,共计33个作品进入网络展播投票环节,总票数达73万余票,访问量达82万多人次。通过本次终评,四川分赛区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最佳人气奖1名、最佳创意奖1名,优胜奖、优秀指导老师及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名,共计20个优秀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

(四川分赛初评会)

(网络展播投票)

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真人出镜的讲解,也有动画形式的创作、情景模拟的表演。作品内容涵盖了中医养生保健、中药药材、中医疾病知识科普,以及中医经典解读、医家故事、中医文化传播等。参赛者既有一线医护人员、中医药院校的广大师生,也有喜爱中医药的小学生和社会人士等。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此次大赛组织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现代化表达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可持续的全国性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附:全国首届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四川分赛区)获奖名单

一等奖(3个)

《素灵医云》(32号)

《我身边的中医药》(12号)

《川派中药炮制技艺 非遗文化惠普民生》(1号)

二等奖(5个)

《熟三七粉蒸鸭蛋羹》(15号)

《巧说<医学三字经>》(4号)

《夏季养生小妙招,巧用乌梅解暑热》(27号)

《知时令巧用桐叶催生产,善引气名医妙手保平安》(18号)

《和小宝用子午流注生活的一天》(23号)

三等奖(10个)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31号)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9号)

《说医解药:治未病之既病防变》(17号)

《从东垣巧用茯苓法,悟天人相应整体观》(22号)

《肘后备急方》(28号)

《京门献图如怀玉薪火不熄照古今》(26号)

《药食同源中药起源》(8号)

《手执银针,与世界对话》(33号)

《针灸铜人》(5号)

《诗海寻药》(30号)

最佳人气奖(1个)

《神草天麻的前世今生》(10号)

最佳创意奖(1个)

《中草药的那些梦幻联动》(11号)

(图、视频/图书馆 档案馆  华玉  文/王畅    编辑/霍文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