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振兴 | 高公博:在“新奇独变”中展现乐清黄杨木雕的艺术魅力

在当代社会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因材施艺的灵感和精心手作的潜能,有助于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质革命,培育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展现非遗融入人民群众生活,加强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体现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展示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近期,文旅中国策划推出“匠人·匠心·匠情——聚焦传统工艺振兴”专题内容。本期采访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乐清黄杨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公博。


一往情深,57年岁月黄杨木已成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中学时期的高公博,便开始与黄杨木雕结缘。那个时候,黄杨木雕厂离高公博的学校只有100多米,每当放学经过黄杨木雕厂时,高公博就会被厂里传来的工人敲坯所发出的声音吸引住脚步。“那个声音特别悦耳。我与同学经常过去站在师傅后面仔细观看,他们那不到半小时就敲出一个黄杨木雕的人物粗坯形象,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中学毕业后,在一次黄杨木雕厂招生中,高公博在几百名报名对象中被选中,从此,开始了57年的黄杨木雕生涯。

谈及创作,高公博表示,创作的重要使命在于对社会的深入认识,并让社会真实美好的故事永远留在人间。“技法当随时代而运用。我创作过抗击非典疫情时期的《白衣天使》(首都博物馆收藏);汶川大地震时期的《危难时刻见亲人》(四川大地震博物馆收藏);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同一个梦想》(中国奥委会收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使者》(温州医科大学收藏)等等,目的是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深切感受,把英雄人物永远定格在黄杨木雕作品中。我希望我的作品必须充满着人世间的真情,留住‘英雄’与‘最勇敢的人’的光辉与亲切形象。”

《白衣天使》

乐清黄杨木雕代表着温州乐清悠久文化的历史记忆,它是民间艺人对外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形式。对于高公博来说,乐清黄杨木雕是故乡最亲近的民间艺术语言,也是他表达意愿的最好形式。

“在读了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评价黄杨木为‘木中君子’后,觉得自己半个世纪以来都是在与‘君子’进行对话和交流,无形中感到无比自豪与快乐。唯有明白‘君子’的愿望,才能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也可以说:黄杨木已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部分。”高公博说。


守正创新,让乐清黄杨木雕焕发活力与魅力

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乐清黄杨木雕的同时,高公博也一直致力于对其进行创造与创新。在高公博看来,传承并非接过前辈手中的技法传给下一代,而是在接过前辈传承技艺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思维与创新,用力向前推动,只有推动,才是传承的真正意义所在。“传承不是在复制过去,而在创造未来。”

57年来,高公博从传统木雕,分别创新或开拓了黄杨根雕、黄杨劈雕和黄杨意雕,不断展现着乐清黄杨木雕的艺术魅力。“我特别喜欢追求不同的形式与内容。比如:根雕艺术在于利用根块外在多变的自然形态去生发美的潜力,以达到‘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的目的,在‘有意相求求之不得’中去感受‘无意相求反而得意’的艺术境界;劈雕艺术则重在挖掘黄杨木内在的肌理之美,用刀斧劈开,取其纹理的自然形体,以传统技法与美院雕塑手法融合刻画人物表情特征。流动的劈纹,不但连接着外部的特征,同时也紧紧引发材质内心的呼声,在融合劈纹地构思与演变中,展示材质生命的内在魅力;意雕艺术却是利用意念的推理方法还天然根块本来的韵味,是控制无为感情的理念方式高度概括自然走势,以写意形式呼唤天然的生命,动刀之处必须与自然吻合,且无意改变根块原来的厚朴之貌,以追求造型境界和独特的艺术效果。”高公博介绍说。

据高公博介绍,为更好地发展乐清黄杨木雕艺术,1999年,他便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高公博黄杨木雕艺术展”。后又分别在浙江博物馆和温州博物馆举办个展等,进一步向社会比较完整地介绍乐清黄杨木雕的艺术和特点。2022年7月,高公博又在遵义美术馆举办了“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展出取自118个国家的118 块木头所雕刻出的中国故事以及意大利马可波罗与中国的友谊与故事等艺术作品。

《一带一路》

为了展示我国优秀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公博还曾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40天的展览与技法表演,“我分别在现场为伊朗朋友敲坯头像,与阿联酋朋友设计木雕平面图标,东方艺术受到了热情地欢迎。”高公博说。


赓续传承,让乐清黄杨木雕融入现代生活

让乐清黄杨木雕更好地融入生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增强人们对乐清黄杨木雕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也是高公博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多年来,高公博不断在公共场所展示乐清黄杨木雕技法,积极向社会传播其艺术文化。他应邀到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传授黄杨木雕技艺和进行现场技艺培训;参与温州特殊教育学校和乐清市职业中专的定向培训,并为温州特殊教育学校建立“非遗传承馆”;还将于2022年下半年,进入温州安防学院定期培训20名大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去开发创作新的乐清黄杨木雕形式,从而走出乐清黄杨木雕传承与创作的新模式。除进校园外,高公博还与义乌至尊宝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技艺合作,力求把乐清黄杨木雕的创作理念融入其中,让乐清黄杨木雕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西天取经》

自从事乐清黄杨木雕艺术以来,“新的观念,奇妙造型,独立人性,美的变化”一直是高公博创作实践的座右铭。高公博表示:“只有具备新观念的人,才能紧随社会,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只有奇妙的造型,才能留住更多美好的形象;凡是成功的作品,并不单单在于精雕细刻,有时恰恰产生在巧妙的构思之中;而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唯有不断变化才能寻找到拓展的空间。正因为此,我一直追求着自己的创新目标,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应该放在不断思考与不断探索之中,用更加美好的作品来回报我们的社会。”

(受访者供图)

责编:袁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