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延安“赓续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团

为深入调研剪纸传承的现状,进一步探寻安塞剪纸传承传播途径。8月4日下午,青岛科技大学赴延安“赓续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团到达安塞区,探访安塞文化艺术馆,访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项目传承人余泽玲,感受非遗剪纸艺术的魅力,探索剪纸传承新模式。

探寻红色记忆,领略剪纸魅力

实践团首先来到安塞区文化艺术馆,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典型,馆内设有历史沿革、民间剪纸艺术、民间绘画、安塞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和非遗保护等七个展区。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重点了解安塞剪纸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剪纸创作的过程,以及民间的各式剪纸作品,充分感受到安塞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非遗文化

下午,实践团成员访谈安塞剪纸非遗传承人余泽玲,说起剪纸,余泽玲老师这样说道:“从小受到外婆和母亲的影响,对剪纸十分喜欢,从小便开始练习剪纸。”随后,队员们有幸观看了余泽玲老师的获奖作品《信天游永世唱不完》,她表示:“自己更喜欢传统类型的剪纸,内涵丰富,当然也会融入现代元素,让剪纸更美、更时尚。” 与余泽玲老师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基于数字技术,传承非遗剪纸文化的趋势;利用新型数字化传播形式,融入新时代的美学特色,才能让剪纸作品“活”起来;将现代化元素融入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安塞剪纸蕴含着原生态的乡土情风情和厚重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到民间去”了解非遗文化,挖掘延安剪纸作品中蕴含的“延安精神”,在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方面贡献青春力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