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顺新材料:投产时间提前3个多月

对企业而言,项目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盈利,受益于南浔开发区“拿地即开工”政策,浙江某材料有限公司复合材料及组合容器项目投产时间提前3个月以上,项目建设整体实现加速“奔跑”。

日前,记者走进该公司复合材料及组合容器项目二期建设现场,机器声隆隆。从高空俯瞰,工人正在忙碌施工,塔吊、工程车来回运送建筑材料。该公司生产总监缪海军告诉记者,虽然受疫情和原材料影响,导致部分工期紧张,但项目整体建设、投产进度超过预期目标。

“项目是2020年2月开工的,计划总投资为15亿元,总用地约246.8亩,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在建设过程中因为部分证件未齐无法动工,职能部门通过‘专班专服’的方法快速推动项目动工,目前已经投入试生产。”二期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钱惠克说,目前二期项目已经进行主体结顶阶段,距投产仅剩半年多,现在每天大概有200余名工人正在全力奋战,抢抓工期。

除了“专班专服”,开发区还将审批服务从“串联动作”改成“并联处理”,将项目审批由部门“单打独斗”整合为“合成作战”,保障“拿地即开工”政策的高效落地、协调有序。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李建林对此深有体会,二期项目仅用半年多时间,3栋厂房都已“拔地而起”,目前已进入整体结顶阶段。“各个行政主管部门在并联审批这一块给予了项目极大的支持,节省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李建林表示,按惯例同等规模的主体建设要一年才能达到这种施工条件。

“早一天完工对企业来说,受益非常大。”缪海军深有感触,由于涉及部门多,项目开工办理手续环环相扣,以前从拿地到开工,办理流程所需的周期较长。而现在拿地前,开发区相关单位便提前介入,细心指导他们顺利完成规划方案审查、报批等准备工作。“因市场需求激增,短期内需要尽快提升产能,抢占市场销售份额,对我们来说,这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缪海军说。

“拿地即开工”不是简单的减少审批流程,而是在不突破法律法规、不减少审批要素、不降低审批条件的情况下,优化和再造审批流程。“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审批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为企业实现网上申办、远程指导的服务机制,让企业少跑路,减少时间成本。”开发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谭国栋介绍,开发区在审批流程创新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将企业“等地期”变为“加速期”,充分利用土地招拍挂时间,同步开展并完成国土、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预审和筹备,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限定工作日内,办结开工前必需的手续。 

如今,该公司一期项目已投入试生产,二期项目也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生产。届时,海顺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税收近1亿元,将成为南浔区新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该公司项目地块北侧,是开发区早开工、早投产的又一成功案例——浙江宏旭智能智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瑞聪回忆说:“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时13个月,就形成年产汽车车身智能工业装备2000套的生产能力。”

“‘拿地即开工’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促进政务服务方式转变,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助力企业提前开工投产,赢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