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立案!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梁衡起诉知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0日讯(记者李玉莹)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以著作权遭受侵权为由,委托代理公司起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系“中国知网”运营方),该案已于8月2日在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立案。

“我写作时经常要查一些资料,发现我的东西在网上铺天盖地,不仅被擅自收录卖钱,连我查阅自己的文章也要非钱勿查,这才引起我的注意。”8月9日,梁衡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粗略统计,知网擅自收录了他的文章数百篇。“知网这种行为是偷窃,从来没跟你见过面,从来没告诉你,就拿你的文章在网上卖钱了。”他解释,“不只知网一家,好多平台都有类似的问题。我不是专门针对知网,其他平台也起诉了,有的已胜诉,有的已和解。”

“我起诉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知识产权。我看到武汉赵教授被侵权的案例后很气愤,我相信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必须找回公道。”梁衡无奈地说道:自己当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参与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工作,现在平台反过来侵他的权。平台用你的作品无商量,还伸手问你要钱。网络上的这种现象是对版权保护制度的挑衅、讽刺和羞辱。相比之下,一些传统的纸媒的文摘报刊倒很尊重作者和原发报刊编辑的劳动,虽然钱不多但他们会付两份稿费,即给原发报刊和作者各一份。网络应推广这种做法。

梁衡认为,知网应该是公益性质的机构,为全国知识界提供服务,可以收一点费用,但不要太高。并且知网使用文章要付两份钱,一份给原发刊物,一份给作者,要明晰权益分配。梁衡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尊重知识分子劳动的基础上,知识才可能转化为财富、生产力,这是本意,现在却变成了一个赚钱手段了,搞一个网就可以在全国收文章,收后就卖钱,这就有点荒唐了。

据梁衡的委托诉讼代理人透露,此次诉讼涉案文章共20篇,诉讼请求包括: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30余万元。“这个赔偿金额是基于梁衡的社会影响力、文章扩散程度、侵权范围、侵权持续时间及诉讼成本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

长江日报记者8月5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过去20多年里,梁衡有数百篇文章被知网收录,部分文章的下载次数达上百次,个人用户计费标准为0.5元/页。8月9日再次查询,梁衡的多篇文章在知网上已无法检索到。

一份《委托授权书》显示,梁衡将涉案作品的著作权授权给宁波清威科技有限公司,授权期限为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本案系宁波清威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原告起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8月9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知网方委托诉讼代理人,对方表示,上周五(8月5日)才接到法院传票,目前这个案子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梁衡简介: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是著名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学者。著有新闻四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署长笔记》,散文集《觅渡》《洗尘》《千秋人物》《把栏杆拍遍》《树梢上的中国》《天边物语》,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文集》九卷,等等。作品多次入选大、中、小学教材,代表作和入选作品有《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

【编辑:王戎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