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点评 | 追寻“无我之境”,诠释影像力量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进行分类,即“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其中,他对“无我之境”的阐释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对于摄影者而言,如果能够在拍摄时达到“无我之境”,忘却自己的存在,达到意境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对世界进行细致的探索与记录,那么,所拍摄画面想必能呈现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无我之境”并不是说摄影者一定要不加思考按动快门,而是在拍摄时,将自己完全融入场景中,与被摄对象产生共鸣,展现出最真实的情感,迸发出最强烈的情绪。拍摄人物、故事如此,拍摄风景、静物亦如此,摄影者可将世间万物赋予生命,让照片充满自己对生活与世界的感悟。

要想达到“无我之境”,摄影者首先要有炉火纯青的技艺与感知情绪的能力。摄影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再现,其中蕴藏着多种因素,既考验摄影者的业务素养,更考验摄影者对于世界的感受能力。如果摄影者的技艺不够纯熟,不能在决定性瞬间按下快门,便不能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果摄影者不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敏锐感受,所拍摄的画面也只能是空洞的。有人说,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可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却往往有一致之处。优秀摄影作品的产生,往往都是建立在摄影者将自己完全融入情境中的基础上的。

除此之外,摄影者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与心理建设。如拍摄制作手工艺品的场景,很多被摄对象面对镜头会表现得不自然,摄影者应与其提前交流,彼此熟悉之后,在不经意间更能抓拍到被摄对象专注、认真的表情;拍摄收获的场景,要从心底感受被摄对象的喜悦、辛劳之情,从而捕捉到最具代表性的瞬间;拍摄一座雪山,则应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造化神奇,产生敬畏感;拍摄一组静物,可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事物赋予人的情绪,使情绪与被摄对象融为一体。

摄影者达到“无我之境”,所拍摄的影像也定会超脱于表象,充满丰富的情感与强烈的现场感,甚至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将场景与事物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展示出来,给观者无限的遐想以及身临其境的感受。当被摄对象、摄影者及观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影像便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力量,直击人的心灵深处。

农忙时节 谭雀 摄

点评:作者在拍摄角度的选择上有效利用了线条水平排布产生的平衡和节奏感,提升画面的形式效果。收割的机器一主一次,产生视觉过渡,使画面的主题意趣变得鲜明起来。

烟雨人家 冯晓梅 摄

点评:烟雨朦胧的环境赋予画面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尤其是被模糊化了的天空、水面和桥梁建筑,将江南的静美婉约之感彰显,而水中人物的出现则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茶馆 毕士兰 摄

点评:作者采用平实的拍摄视角真实展现了茶馆内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不管是主体人物的情态捕捉,还是周边环境的细节拿捏,都具有生动性,并呈现出鲜活的生活气息。

拾贝去 周俭 摄

点评:作者在选择光线时巧妙利用了侧逆光产生的轮廓勾勒效果,将主体的形态特征作了突出表现。而简洁的滩涂以及水面倒影形成的虚像效果,让主体表现得更加生动,画面更加简洁。

冬日苗妪 罗瑛 摄

点评:在这张照片中,几位老人端坐在炭火前取暖的情景可谓情态生动,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其背后的人物安排则与之形成对比和呼应,构图处理巧妙、生动。

建设中的家园 田伟 摄

点评:线条的分割在这张照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马路的斜线结构,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更使人物得到凸显,具动感视效。作为背景的高楼和工地则让主题诠释更为充分。

打铁匠人 舒杰 摄

点评:合理的曝光控制将人物打铁时的瞬间情态作了生动描画,而恰当的瞬间捕捉也给予主体以生动的形象。巧妙的局部虚化凸显了动态效果,将现场氛围真实营造了出来。

骑行之路 梁慧军 摄

点评:瞬间中的人物安排恰当,合理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斜线排布状态,引导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游走,并在这一过程中分出主次。此外,色彩的分割和光影趣味也为画面增色不少。

各自忙碌 胡毓琪 摄

点评:两种光线——自然光与火光产生的不同色调和明暗效果,分别刻画出了两组人物的生动情态,并在左右的影调分割中营造出了视觉趣味,作者可谓独具匠心。

丰收喜悦 曹宏生 摄

点评:这张照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人物的精彩刻画,虚化的背景进一步凸显人物情态,再加之低角度仰拍产生的较强形象表现效果,使得丰收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欢乐 黎青 摄

点评:现场黄、蓝两种补色形成鲜明对照,水上嬉戏的欢快氛围跃然纸上。作者抓拍到人物紧张又快乐的表情,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合影 赵雷 摄

点评:这张照片在特殊的天气和霞光色彩所带来的独特氛围之中完成拍摄,不仅营造出生动的空间氛围,更衬托了正在合影的人物。

归 刘春梅 摄

点评:作者恰当处理了水平线,保证了画面的平衡感。而朦胧的空间环境,尤其是水面倒影产生的对称效果,增加了画面的视觉美感和意蕴。出现在桥上的人物点明主题,提升了画面的想象空间。

劳作 梁慧 摄

点评:在作者细腻的镜头刻画下,人物全神贯注劳作的神情生动,周边环境元素的排布在增加视觉生动性之余,也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给予观者解读画面的空间。

在路上 张昱 摄

点评:这张照片的生动性在于简洁构图所呈现出的协调美感和富有表现力的元素刻画。两个牵着马匹的人物一前一后行走在雾中,看上去神秘又有活力,牵动人心。

补网 徐子颖 摄

点评:以渔网搭建的环境背景衬托人物形象,产生鲜明的对比。光线的运用使画面具有了生动的明暗光影效果,营造了静谧的画面氛围,并进一步凸显和刻画了人物形象。

大美稻田 赵素然 摄

点评:广角镜头的宽广视角和透视效果,加之恰当的拍摄角度,使得田间收获场景展现得富有视觉张力,呈现出更加丰富和饱满的画面细节,将主题意蕴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农忙季节 李赫 摄

点评:画面中主体人物形象生动,视觉效果突出,准确表达了主题意图。作者对取景框边缘的处理到位,尤其是山脉交错处的一处天空留存,使得画面空间变得通透、富有想象。

晒秋 许玫 摄

点评:作者将镜头聚焦于岩石之上的主体人物,并巧妙把握住了光线所产生的明暗层次,凸显了主体人物。画面色彩的冷暖对比效果营造出秋色氛围,吸引观者联想。

火红的日子 张蓉 摄

点评:空中俯拍的视角不仅将地面景色作了富有图案效果的抽象处理,更在点、线、面的结构中营造出视觉趣味。线条有序排布,以及散布其上的人物,凸显了主题效果。

■ 咸小晔 文

■ 解放 点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