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话题 | “小修小补”似燕归 民心所盼大刚需

日期: 来源:当代健康报收集编辑:当代健康报

  “磨剪子嘞!戗菜刀!”你是不是很久没有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了?

  日前,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消息一出,引发越来越多人呼吁:“小修小补”关乎民生大计,城市应该为其留出一席之地。

  “小修小补”回归街头,对老年人来说,是不是喜闻乐见?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近日,记者在部分小区走访发现,“修补服务”在老年群体中呼声很高。在他们心中,这些小摊,补的不仅是物件,更是生活的边边角角。

  “小修小补”里藏着生活刚需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住西市场附近的77岁陈女士谈起“小修小补”,脱口而出就是这句话。在她看来,修修补补是生活常态。

  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心声。在记者随机调查采访的20名中老年居民中,赞成“小修小补”摊位回归家门口的人数比例达到100%,其中,家电修理和缝纫补鞋是呼声最高的修补项目,分别占比70%和60%。受访者均表示,非常需要此类基础服务和帮助。

  脚边的塑料袋里装着各式各样成串的钥匙,左手边的编织袋里放着不同的胶皮,右边的背包里放着各式各样的纽扣和拉链,泛黄的修鞋机正在“咔咔”运转……3月5日上午,记者在周边居民的指引下找到位于经一纬十一路附近的修补点时,摊主赵师傅正在麻利地为顾客修补鞋底。

  拆开磨损的鞋跟,打开抛光机打磨,从一大块橡胶上剪下合适的尺寸粘在鞋跟上,钉上钉子加固后将鞋跟打磨平整,再用布把鞋子擦干净。不到十分钟,一只外观与原来几乎看不出区别的鞋子便递到顾客的手上。

  “我这双鞋是名牌,走路很舒服,穿着它去过好多地方,其他地方都没事儿,只是这只鞋的脚后跟磨损得比较厉害。看,经过老师儿这么一修,还是跟新的一样。”接过改好的鞋子,高女士一边扫码付款一边说,衣服、包包的拉链坏了,新买的裤腿长了,都会先到这个摊位问问师傅能不能修,“老师儿手艺好、速度快、价格低,靠着西市场找起来也方便。”

  实惠又方便的修鞋体验让高女士心满意足地回了家,但家住西客站附近的张女士却因一个水壶犯了难。前几日,家里的烧水壶坏了,原本只需花几元钱就能修好继续用,现在却因为找不到修理店,只能弃旧换新。“这一百块钱花得冤枉。”张女士称,自己节俭了一辈子,老来却被迫过上“奢侈”的生活。

  对老年人来说,修补不仅是日常所需,还包含着物尽其用、厉行节约的朴素传统。如今,虽说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不习惯“坏了就扔”的生活方式。面对“小修小补”之处越来越少、越来越偏的状况,他们在打听寻找之余,也是在寻觅往昔岁月的点点滴滴。 

  “小修小补”里有居民的情感寄托

  “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不但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刚需,往往还承载着居民一份联系往日岁月的情感。

  从受访者口中,记者发现,“家门口的摊位”还是不少老年人感受邻里情的乐趣所在。

  76岁的赵女士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她说,“小修小补”摊位就像平淡生活里的一剂调味料。

  她讲起,自己居住的单位宿舍附近,曾有家“20岁高龄”的缝纫店,店主是一位姓李的师傅。每天清晨,都有不少老人前去找他改衣服、剪裤脚,大家围在摊前聊天、学手艺。一把剪刀、几捆针线、几枚钩针,再配上缝纫机、锁边机,老街就在“吱呀吱呀”的机器声与谈笑声中拉开一天的序幕。

  小小店铺,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温情,也让城市生活更有滋味。

  期待更多“小修小补”有序回归

  近年来,商务部在全国确定8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地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小修小补”似燕归,“蝴蝶效应”知多少?

  给“小修小补”留下空间,破解民生之需与市场规则、城市风貌之间的矛盾,当前不少地方已进行相关尝试。比如,据媒体报道,南京等地在菜市场改造中专门设立“社区工坊”,吸纳配钥匙、修锁、缝补等一众“小”服务,既解决了从业者“单打独斗”面临的难题,也保障市容环境整洁有序。有的地方引导便利店、社区超市实现“一店多能”,或利用社区边角、街道闲置地方,为“小修小补”从业者划定经营区域,这些措施都有一定参考性。

  走访调查中,不少老年人建议:修修补补的事,社区最好“搭把手”。其中,75岁的孙女士向记者直言:社区可以牵个头儿,把各行各业的“小修小补”服务吸纳进来,自己再也不需要到处寻找搜罗,也避免了不合理的高价收费。

  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慧园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随着“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逐步完善,“小修小补”也将纳入社区统一管理的“正规军”,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一修一补总关情。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却是“城市迅猛发展”这列列车的润滑剂,让庞大的中老年群体也能共享时代红利。


记者:杨晓莹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 温州鹿城:阿姨分拣队 帮助大家做分类

  • 近日,在温州市五马街道矮凳桥社区里,出现了一支活跃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居民志愿者队伍——阿姨分拣队。她们都是来自矮凳桥社区各个小区里的热心居民,她们每天任务就是帮助街坊
  • 温州鹿城:垃圾分类 小区更美

  • 建设一座小屋,带动一群居民,改变一个小区……在温州市鹿城区庆年坊社区维和花苑,通过垃圾分类工作掀起小区居民共建家园的行动,让原本日渐老旧的小区,重新焕发出绿色文明新时尚!建
  • 好消息!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限提速至15个工作日

  •   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廖冬云 通讯员 于梅)近日,记者从昌吉市公安局了解到,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  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限的缩短,得益于
  • 温州鹿城:弘扬雷锋精神 倡导分类时尚

  •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春风吹绿神州大地,万物吐露绚烂芬芳,有这么一首歌穿越55载云烟,响彻大江南北,愈发历久弥新。阳春三月,带你走进温州市鹿城区,看看垃圾分类志
  • 安图:红色物业进社区 党建引领促服务

  • 瓮声街道经山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红色物业”走深走实,共促社区治理的物业管理模式。3月8日,经山社区机关党支部联合瓮声街道残联、富隆源物业在阳光御景一期举办了文艺
  • 温州鹿城:垃圾魔法屋 环保快乐行

  • “我想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我想用自己力量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垃圾分类、一起环保”……在温州市鹿城区大自然社区,一群来自温州市市府路小学的同学们,正在积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话题 | “小修小补”似燕归 民心所盼大刚需

  •   “磨剪子嘞!戗菜刀!”你是不是很久没有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了?  日前,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
  • 武汉又上新一批小学

  • 藏龙三小进展如何?丽水路小学何时投入使用?近期,不少市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咨询家门口的学校建设进展相关部门均给予了回复↓↓↓网友:新春村规划小学进度怎么样了?江岸区: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