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河南】许昌市:无陪护病房让残疾儿童享受家的温暖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连续多年被列为河南省定民生实事,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在2019年出台《许昌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提出“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

许昌市残联在筛查中发现,存在一定数量的一户多残家庭、特困家庭的特殊儿童,包括部分福利院收养机构的特殊儿童,他们或因家境贫困无力进行康复,或因当地机构的康复能力所限影响康复效果,或因无人陪护而不能进行康复治疗,导致这部分残疾儿童延误或放弃康复。

为响应和落实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的精神,许昌市残联创新思路,许昌儿童医院主动作为,于2016年初在全省首创公益性康复无陪护病房,以解决贫困家庭无人照看残疾儿童的实际难题为核心。医院抽调专业的康复医护人员、治疗师、护工为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行为教育、心理干预、矫形手术、生活能力训练等治疗,并减免其费用,保障了此类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规范、及时的康复治疗。减少此类患儿的致残率,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落实了残疾儿童应助尽助政策,实现了“康复一人、解放一家”,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也让残疾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家住禹州市的小杨(化名),是许昌市残联和儿童医院在下乡筛查时发现的残疾儿童,其母亲是智力残疾人,父亲需要照顾母亲,无法带孩子康复。经与家人沟通接到儿童医院,随后被诊断为智力低下,2019年8月入住许昌儿童医院无陪护病房,开始接受康复救助。刚入院时,小杨认知理解差,运动落后,独走不稳,不会跑。经过10个月的系统专业的康复训练后,小杨的运动、精细动作、认知理解、社交情绪均有大幅度提高。小杨累计在儿童医院康复3年,目前已回家,儿童医院定期对孩子进行回访。现在小杨整体发展能力基本达到同龄孩子的水平。小杨每年获得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6万元,除此之外,儿童医院每个疗程为其减免及垫付各种费用5000千元左右,极大的减轻家庭负担。

自2016年无陪护病房开设以来,许昌儿童医院累计接收残疾儿童50余人,投入资金150万元。减免了残疾儿童康复治疗的相关费用,医院承担增加的护工等人力资本、场地费用、残疾儿童的日常生活费用、部分贫困儿童家属的生活费用。残疾儿童患常见病的诊疗、医药费用等。

许昌市无陪护病房得到了河南省残联的高度评价,在许昌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许昌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以无陪护病房为品牌,许昌市残联高质量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截至2022年7月底,共救助残疾儿童968名,完成全年任务的121%,许昌市残联联系三年被评为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先进单位。

引领带动,发挥龙头机构示范作用

许昌市残联开展分级标星评定工作,推动康复机构规范化发展。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创新、资金使用、救助实效等方面提出等级标准,对全市康复救助机构实施分级标星管理,确定首批5家三星级康复机构,发挥机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构建医联体模式,许昌儿童医院等3A级机构与县级康复医院形成医联体,定期派专家到县级医院指导、坐诊,增强县级医院康复力量。

精选机构,培育优质康复专家团队

按照“统筹规划、自愿申请、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许昌市残联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第一批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5家,同时聘请各康复机构16位康复工作者为专家。6月28日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举办第一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三甲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等讲授康复专业知识,实现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训全覆盖。专家团队涵盖各个康复类型,解决了康复人才分配不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充分发挥康复专家学术带头作用,在科研课题、技术发明等领域实现突破。

整合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

在残疾儿童康复救灾工作中,许昌市残联注重整合资源,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由输血救助向造血救助转变,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同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衔接,帮扶残疾儿童家庭脱离困境;由城市救助向城乡一体化救助转变,更加注重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特别是一户多残、整户低保家庭的残疾儿童救助;由被动维权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主动服务意识,综合运用签约家庭医生、上门康复、辅具适配等政策,以社区康复服务站为枢纽,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社会化发展。

来源:河南残联

编辑:潘文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