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协商”亮品牌 民主之花结硕果——德州市德城区政协扎实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创新

“各位领导,现在穿行的是大运河首开区部分征迁工作现场,今年先后启动南陈庄地块、杨家圈地块等6个片区的征迁工作,经多方开展“首善·协商”、推进落实,目前已征收面积近50万平方米,腾出空间约2000亩,将改善5000余名群众的居住水平。”在近日举行的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中,德州市德城区运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石燕燕满怀自豪地介绍着。这是德城区政协搭建“首善·协商”平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德州市德城区第十七次党代会发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首善之区的动员令,“首善之区”当有“首善之为”,区政协坚持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标准机制推进、高质量基层延伸,精心打造的“首善·协商”专业平台,已成为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

根系发达:协商一线党旗红

“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政协工作,理论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1次政协理论专题学习。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协重要会议活动······”近日,德城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共德城区委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德城区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区政协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凝聚共识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

 (区党政主要领导亲切看望政协委员,并深入交流)

德城区委、区政府对政协工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履职上有效保障,接续出台了《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党政领导带头参加协商活动、带头领办督办委员建议、带头回应委员关切,召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8次,把各方智慧和力量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连续六年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三方联合出台政协协商民主计划,将重点协商议题列入党委工作要点,协商反馈、调研报告等协商成果由党政领导主动阅批、跟踪督办,将提案办理等工作纳入全区综合考核体系,政协工作始终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前行,在全局工作中有地位、有分量、有声音。

 (德城区委出台的部分政协工作文件)

区政协按照“强堡垒、夯基础、聚共识”工作思路,建设“红色政协·活力政协”品牌,形成党组领导核心、机关党支部、界别联组、镇街委员联络室临时党支部共15个战斗堡垒、102名党员委员示范带动的良性机制,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两个全覆盖”。开展“双岗建功、助推发展”活动60余次,100余名委员帮扶大学生60余名、贫困户20余户。新冠疫情期间,区政协第一时间发起倡议,全系统累计捐款捐物500余万元。委员企业年纳税突破1.7亿元,多家委员企业、60多名委员荣获先进称号。

枝叶繁茂:建设一流协商工作机制

区政协以协商议事规范化建设为主线,接续出台《关于搭建“协商面对面”平台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实施办法》《关于创建“首善·协商”专业平台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涵盖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前—中—后”的一整套工作机制。

 (德城区政协出台的部分协商文件)

改进议题产生机制,采用党委交、政府提、社会征等方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提炼出协商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扩大协商人员范围,吸纳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普通群众等主体参加,把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优化协商民主程序,组织委员深入一线察实情、深入群众听民声,掌握“第一手”资料;把会上“说”、实地“看”和现场“议”有机结合,适当增加问、答、辩等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增进共识。提高协商成果转化率,出台《协商活动情况反馈》,政府分管领导签批意见,各协商单位抓好落实并向政协提报办理情况,形成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

 (区政协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首善·协商”活动)

养分充足: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融共进

区政协探索政协“搭台”、委员“唱戏”、群众受益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稳步推进政协协商向镇街、社区延伸。在搭建平台方面,按照有活动场所、有工作人员、有制度机制、有协商活动、有工作设施、有工作经费的“六有”标准,坚持协商民主、宣讲政策、反映民意、服务民生“四位一体”,建成镇街协商工作室、界别工作室、委员工作室、村(社区)协商工作站“三室一站”基层协商平台,成为协商延伸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区政协组织开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善·协商”活动)

在创新载体方面,新湖街道协商工作室建立“协商面对面,你我建家园”平台,开展协商进小区、进楼道、进楼宇、进企业“四进”活动,解决市民普遍关注的物业管理、城市建管、项目建设等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兴文社区建立“微幸‘服’”协商品牌,创立“月月说事”协商议事“四步法”,得到一致好评。“张建志委员工作室”致力于剪纸非遗产业发展,提出提案9份、社情民意信息8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进乡村,被多个学校聘为剪纸指导老师,工作室被授予“山东省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优秀基地”“山东省创业扶贫大姐工坊”等荣誉。

硕果累累:助推发展出实招见实效

协商民主有果。今年以来,区政协精心组织“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首善·协商”系列活动,协调15个协商部门、90余人次委员、社会群众代表20余人次,围绕应急管理、大运河保护利用、教育均衡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提出建议110余条,得到区委书记批示,大部分建议已转化为助推发展的现实举措。

 (区政协意见建议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

提案督办有效。出台《关于搭建“提案办理协商面对面”平台的实施意见》,在171件提案中,筛选审定12项重点提案由区委常委领办督办,已召开督办协商会11次,落实提案建议80余条,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破解。

(区政协召开“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服务发展有力。出台《关于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助力“七大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区委书记张泽中同志作出批示,委员们依托“双岗建功、助推发展”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调研、一线协商等活动,全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区政协系统参与社会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履职热情日益高涨,政协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日益增强。

“‘首善’就是‘第一好’,十四届区政协常委会将始终保持一流状态、树立一流标准、干出一流作为,将专业品牌打造好,将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好,努力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样子。”区政协主席李福广表示。

 来源|区政协 通讯员|王琦霞

编辑|牟晓涵

德城区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