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臭名昭著的做旧老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日期: 来源:小陈茶事收集编辑:小陈茶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做旧茶是白茶圈内臭名昭著的毒瘤,很多茶友对它避之不及。

生怕自己买老白茶时,不小心中招被骗。

买到了人为做旧,年份根本不真实的做旧茶。

白白花了冤枉钱就算了,恶意造假做旧制成的白茶,生产过程还压根不规范。

茶青鲜叶内在茶味色、香、味,被严重损坏。

同时,由于胡乱加工做旧制茶,基础卫生没保障。

做出来的最终成品,茶味表现一言难尽。

根本没有老白茶的入口甘醇,甘香醇厚,回甘持久。

而是经常伴有怪味出现,茶味杂乱,茶汤很薄,一点不好喝。

可以这么说,买到做旧茶之后,完全是踩了雷。

宁愿不喝茶,也不要喝那些明知是做旧得来的便宜“老白茶”。

《2》

据初步了解,外面常见的做旧伎俩,无非是渥堆(闷堆)、暴晒、或者又渥堆又暴晒、高温烘干、过度氧化等。

总之,只要能让新茶外观快速变得苍老沧桑,方便冒充老茶,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由于茶友们对白茶做旧加工,充满好奇。

秋分上山看采茶时,特意采下来一批试验品。

兵分两路,进行做旧实验。

第一批做旧茶,采了大半筐,上午10点不到,采满半筐茶青后,就地厚厚地堆在石板面上暴晒。

茶堆的厚度,接近20厘米。

迎着阳光,直接闷堆晒茶,旁边再摆上计时器。

过了40分钟后,扒开茶堆,由于里面的茶叶得不到透气与散热,伸手进去时已经产生闷热感。

整堆茶明显萎蔫脱水,但由于入秋后,山上的日光已经变柔,所以,即便放在石板面上晒茶半小时,也没有出现明显晒伤。

等到一个半小时后,正值中午,本以为这个时间段的日头相对更大,能加速做旧实验进程,结果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雨。

只好宣告做旧实验暂停,由于我们要去另外的地方躲雨,这堆摊在路边的试验品茶,只好草草收入塑料袋内。

闷了两个小时后,再摊出来,此时雨已停,天色阴阴的,雨后还明显降温。

所以,这半筐茶除了个别嫩叶变成偏红褐的颜色外,其余多数叶片,还是保持以绿为主的状态,但凑近闻,以及明显没有刚采下来那么香。

当天晚上,坐车回福州,顺便将我们做失败的“做旧茶”带了回去。

放在一个大竹筐内,白天拿出去晒,晚上收回来。

结果两天过后,叶片全部变成黑褐色,和外面看到的渥堆做旧老白茶,极为相似。

如果没有明说,不知内情的人,肯定会以为这是8年陈、10年陈起步的老白茶,不然叶片外表不会看着这么沧桑。

但谁能猜得出来,这是被我们胡乱做旧加工制成的产物罢了。

《3》

第二批做旧茶,完全是“无心插柳”。

当时在山上,我们有小伙伴采下来一小捧鲜叶后,一时间找不到地方该放哪。

于是,随手从背包里找出一个食品袋,放了进去。

再将这一小袋茶,放入背包。

和包内的水瓶、饼干零食、雨伞纸巾等杂物,一同待了半天。

等到出差结束,回到福州,整理行囊时,才看到这袋“漏网之鱼”。

第二天打开一看,里面也是有个别嫩叶变红,大部分叶子还绿着。

由于袋子里闷太久,刚一打开,便飘出一股浓浓的沤青味。

类似将青菜装在塑料袋,放了一天一夜再打开,由于密不透风,里面的味道别提有多奇怪。

于是,赶紧摊出来晾。

到了第三天,超过4成嫩叶变黑,偏褐。

相对舒展,蜡质保护层厚实的成熟叶片,除了边缘处有被碰上的红褐伤痕外,整体还是绿的。

再放到第四天,早上八、九点过去观察时,这小捧做旧茶成功了。

叶片黑褐,一股闷味。

光看外表,拿去诓骗不懂行的新手,跟他们说这是仓库里放了10年的老寿眉,由于库存太久,存出仓味闷味,但整体性价比很高,价格可谈……

一旦抛出这样的诱饵,这样的“老茶”,估计吸引来不少人入坑。

一想到这,沉思良久。

茶友们在买老白茶时,千万别因为一款茶便宜而买茶。

也别一听到10年陈之类的字眼就盲目冲动消费,认准实物品质再入手,才能避免被骗。

《4》

做旧加工的本质,换汤不换药。

最核心的地方,都是快速促进干茶外形沧桑化。

明明是当年新茶,一番操作后,看着比那些存了7年、8年的老白茶还要沧桑。

一片黑褐,毫无生机。

从鲜嫩翠绿的叶片,变成暗褐无光的颓废模样。

可想而知,这期间遭受了多少折磨!

很多新茶友,对“渥堆”、“暴晒”之类的制茶名词,体会了解不深。

渥堆,说白了就是让茶叶厚厚闷堆。

采下来的新鲜茶青,没有摊开。

而是堆在角落,或者直接闷在采茶筐。

甚至是胡乱用蛇皮袋子包装,迟迟不摊开,也不烘干。

鲜叶得不到及时散热,很容易沤坏,变色变味。

好比新鲜刚买回来的绿叶蔬菜,要是连包装放上一天一夜,等到打开时,青翠叶片,大量菜叶沤烂变色。

等闷堆到大量叶片变成暗褐偏黑的颜色时,再快速烘一遍。

这样胡乱粗制加工出来的茶叶,就此完工。

总之,要想做出一批黑乎乎的“老白茶”,几乎没难度。

随便闷几下,渥几下,暴晒数天,就能出结果。

但这种做旧速成的老白茶,内在茶味早已严重受损。

甚至还会因为加工不当,生出杂味怪味,滋生细菌,喝下后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

《5》

将这两场做旧实验制成视频,发到网上后。

没多久,收到不少老茶友反馈。

有位懂行的老茶客说,我们的做旧方法还是太“善良”,还舍得用这么好的高山白茶去做旧。

那些最终只卖3、40左右一饼的做旧茶,多数是青叶廉价到不要钱的台刈夏茶边角料。

然后,做工也很省成本。

不需要摊晾场地,也不用建阳光房,更没有“离地加工”的卫生要求。

随便渥,随便晒,随便烘……

其实,对方所言很有道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于做旧茶,茶友们可别抱有侥幸心理。

千万别以为,做旧茶只要没怪味,洗茶后也能喝。

也不要因为,自己花钱买到做旧茶后,没法退货,扔了又可惜,将就着继续喝。

当你明知道,一饼叶片黑褐的老白茶做旧嫌疑很大时,千万别再喝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明知茶有假,偏要泡开喝,这样做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阅读

  • 广西永福:推动产业提质扩能 龙溪麻竹节节高

  • 时值竹笋采收上市的高峰期,广西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的笋农们也迎来了收获季。龙溪村驻村工作队员们与村民一同下地采摘麻竹笋,驻村第一书记韦兆华用刀背轻拍笋身,横向一斩,半米长
  • 曹临来单县调研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情况

  • 9月26日,副市长曹临一行来单县调研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情况。县委副书记、县长魏传永,副县长刘爱菊陪同调研。曹临一行来到山东博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山东朱氏药业集团、
  • 刚开始喝茶的新手,怎么感受白茶的香气?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某天晚上散步,和李麻花走到一家咖啡店门口。新开的社区咖啡店,门面不大,但装修很温馨。光是站在门口,就能闻到一
  • “铅笔芯做笛子”是怎样炼成的?

  •   细细钻头飞舞,一双妙手轻移……一根长30毫米、直径2毫米的铅笔芯,变成了一个小巧的“笛子”。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我省特级技师李晓波的“铅笔芯钻微
  • 白茶的7种分类方式,一次性跟你说清楚!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很多新茶友的印象里,白茶分为三种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其中,白毫银针只取芽头作原料,是白茶里等级最高
  • 一片茶叶的二次“创业”

  • “各位直播间的宝宝们,我身后就是咱们日照绿茶的原产地,叶片厚、耐冲泡、板栗香、滋味浓的日照绿茶,欢迎大家下单品尝。”9月20日,岚山区巨峰镇薄家口村,记者见到刘祥波时,他正在
  • 四种旅行带茶的方法,总有一种适合你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当你想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老茶客时,有很多方法。喝惯茶的人,光是聊到茶就能如数家珍。身边的喝茶故事,一抓一大
  • 张掖山丹:精深加工让传统果蔬升值

  • 让果蔬从田间直通车间,从产品变为商品需要多久?在山丹县的甘肃神禾农业果蔬精深加工生产厂区,刚采摘下的鲜嫩西蓝花在机器上经过清洗、漂烫灭菌、沥水、速冻、包装等流程,只要半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臭名昭著的做旧老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做旧茶是白茶圈内臭名昭著的毒瘤,很多茶友对它避之不及。生怕自己买老白茶时,不小心中招被骗。买到了人为做旧,
  • 黔南技工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 9月19日晚,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落下帷幕。黔南州共有11名选手代表贵州和其他代表团的技能高手角逐11个比赛项目。最终,来自贵州机电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