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之名 魅力迸发——滨海区着力打造海洋文化旅游新地标

以海之名 魅力迸发

——滨海区着力打造海洋文化旅游新地标

因海而生,凭海而兴。

滨海拥有60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达560平方公里。近年来,滨海区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坚持与环渤海、青烟威日差异化开发、错位化发展道路,依托滨海“靠海亲水”的自然优势,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调整发展布局,注重休闲运动、文旅融合、全域联动,着力打造“国际水准、北方风格、潍坊特色”的海洋旅游新胜地。

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渤海之眼”。

全域旅游 蔚然成型

河流入海,天高海阔。

滨海区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随着4A级旅游景区欢乐海沙滩、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渤海之眼”、四季休闲康养地弘润温泉水世界等诸多特色景区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亲海游、戏水游、康养游等旅游形式也逐渐丰满起来,成功弥补了潍坊及周边地区优质海洋旅游空白,打造了海洋旅游新胜地,让近水亲海成为潍坊人民盛夏出游的热选项、必选题。

“这里不仅有风光旖旎的沙滩,更配有豪华观光游艇、海上快艇、水上自行车等各种水上游乐设施,我们每年夏天都会来欢乐海沙滩游玩。”8月6日,来自青州的游客房乐乐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滨海的配套设施每年都不断升级,带着一家人来滨海自驾游成为他们近水亲海的理想首选。

欢乐海沙滩景区鸟瞰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游客正在欢乐海沙滩踏浪戏水,处处可见“家庭团”的欢声笑语,玩得不亦乐乎。

“随着暑期的到来,沙滩景区迎来了旅游旺季,客流量最多的一天能达到5万余人次。”欢乐海沙滩景区副总经理张伟告诉记者,景区今年还推出了三个热点项目,“欢乐海帐篷音乐趴”“海角5点6酒吧”“欢乐海落日市集”,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服务内容,点亮了沙滩景区夜间色彩,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玩体验。

“从高台乘坐皮筏急速下滑,在滑道上来回旋转翻腾,强大的失重感让人分分钟无法自拔!惊险!刺激!”龙卷风大喇叭、眼镜蛇滑梯、海啸池舞台、彩虹滑道……每一个水上游乐项目都挑动着游客们的神经,游客在弘润温泉水世界中无限释放、尽情欢叫,欢笑声飘荡在整个乐园。

游客在弘润温泉水世界游玩。

8月5日,记者在滨海区弘润温泉水世界看到,虽然当天是工作日,但是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是从奎文区过来的,孩子放假了带他来玩玩,这里有大人玩的项目也有小孩专门游玩区域,我们玩得很尽兴。”游客李志花说道。

“景区目前周一到周五日均游客接待量有2000余人次,周末能达到7000余人次。”弘润温泉水世界副总经理魏广华告诉记者,暑期的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坐上摩天轮便能俯瞰到整个滨海,秀美的白浪河蜿蜒曲折,向北远望,蔚蓝的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走下摩天轮,不少游客感慨道,高空中可以俯瞰整个滨海城区和浩瀚的盐田,远眺渤海神秘深邃的景色;摩天轮桥下不远处的白浪河水面上,白帆点点,美不胜收。

不少游客表示,没想到滨海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沿着白浪河,一路经过文昌湖筑梦广场、城市艺术中心、摩天轮,再到欢乐海沙滩,这一条线景点丰富,令人流连忘返。

推动海洋旅游发展,滨海以“水”为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突出做好“海洋、沙滩、河流”三篇大文章,将欢乐海沙滩4A级景区、白浪河摩天轮景区与文昌湖筑梦广场以点连线、扩线成面、全面开花,串联起产业上下游,开发自有旅游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及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海洋文化旅游全域发展新局面。

在全方位产品体系的培育下,滨海区海洋旅游发展迈向深蓝。据介绍,借助摩天轮的引领作用,滨海进一步丰富城市艺术中心、文昌湖、国际赛车场、白浪河景区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

文昌胡筑梦广场鸟瞰。

“以加快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丰富产业形态,完善功能配套,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构筑‘春放彩鸢秋冲浪,夏戏海水冬泡泉’的四季旅游模式,形成文旅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潍坊滨海区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冯月玲表示。

“目前我们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A级旅游景区4家。”冯月玲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还针对辖区特色文旅景点开展了网红游滨海暨网红打卡地培育活动,借助网红和网络大V传播力,通过新媒体短视频和线上直播等方式,带领粉丝、网友深入体验,聚焦滨海文旅网红元素,擦亮滨海网红打卡地名片,传播好滨海声音,讲好滨海故事,推动滨海区宣传和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如今,一座海洋城市应有的美丽、时尚、青春与活力,正在滨海展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步伐。

文化加持 赋能发展

文化兴则城市兴。

“渔盐”是滨海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自5000年前炎黄时代的夙沙氏煮海为盐开始,就为潍坊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绘就了一抹最浓重的底色。

滨海作为重要的渔盐文化发祥地,填补了我国北方特别是环渤海地区渔盐文化传承史上的空白。为此,滨海区高度重视海洋文化、渔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开发利用,借力文旅融合发展大势,形成了集民俗传统、海洋史话、现代旅游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依托丰厚的渔盐文化,滨海区大力发展渔盐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将民间节会活动打造为民俗文化品牌,将传承久远的北海民俗“祭海节”“二月二龙抬头”渔盐文化民俗节赋予新的涵义呈现在公众面前。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来自潍坊周边及本地的盐民、渔民和滨海民众自发组织汇聚在一起,敲锣打鼓,拜祭“龙王”“盐神”,并开展舞狮舞龙、秧歌旱船等多项民俗文化活动,呈现出海洋文化遗产的繁荣之景,同时也为滨海旅游发展注入历史的厚重与人文情怀,树立起了独具一格的渔盐旅游品牌。

其源远流长的渔盐文化已经成为当地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宣传渔盐文化,滨海区修建了北海渔盐文化民俗馆,是国内首家渔盐文化民俗馆,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庙会、盐神节等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举办。

往昔渔业盐业并蒂开花,今日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经过几年培育,“渔盐”文化规模日渐扩大,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在滨海区发现的潍坊丰台盐业遗址群,作为“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群的主要部分,已入选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北海民俗祭海节在2016年被列为潍坊市春节期间44项重点文化活动之一,2017年被列为“品牌潍坊”建设“一七六”行动重点项目。滨海区举办的“渔盐文化节”“正月十六盐神节”均已列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潍坊海洋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景线。

滨海区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将滨海建成融历史文化、滨海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全力打造别具风格的海岸旅游体验区、河海相融的休闲旅游观光带和全国知名的时尚旅游目的地,树立滨海特色的旅游品牌。

产城融合 未来可期

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大开发,滨海正逐渐绽放出蓝色城市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滨海,河海交汇、树木丰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路景色一路“画”,放眼望去,产业集聚区、品质住宅区鳞次栉比、活力迸发……

八月盛夏,湛蓝的天空下,碧蓝的大海上,点点白帆扮靓黄金海岸,不同级别的帆船穿梭驰骋,或大或小、冲刺竞逐,都在孕育着这座新生水上运动城市生生不息的未来。

8月7日,山东省帆船帆板队的运动员将一艘艘帆船从库房中拖到海边,宽阔的硬化坡道直接连入大海。在欢乐海沙滩游玩的游客们不仅能享受海滩美景带来的惬意,还能感受到专业帆船运动员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近年来,滨海区坚持将体育融入城市,以举办精品体育赛事助力打造“海洋旅游城”品牌,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潍坊国际风筝会、世界风筝帆板锦标赛、全国水翼帆船冠军赛、山东省半岛帆船拉力赛(潍坊站)、全国龙舟比赛、潍坊滨海马术文化节及草莓音乐节、电音节、K歌大赛、模特大赛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节会赛事,且在去年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帆船比赛项目,让滨海的帆船运动仿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此振翅高飞。

十四届全运会帆船比赛现场。

作为海滨城市,滨海在开展帆船运动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海河交汇,北部海域辽阔,海底平坦无暗礁,浪稳水清、沙细滩软,风能资源丰厚而稳定,且轮船航线距离远,让滨海成为海上运动的最佳候选地之一。如今,中国风筝板国家队永久性训练基地、山东省帆船帆板队训练基地相继落户。

“我们实施了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新建库房900平方米,坡道3140平方米,集装箱停放场地5000余平方米,设置了仲裁室、丈量房等赛事功能用房,并对比赛场地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形象提升。”滨海区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潘志水说,滨海区以高标准改造提升,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设施配套,全力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比赛环境,拥有700多个泊位的国内最大游艇码头也为教练艇、竞赛用艇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滨海是潍坊北部沿海开发的核心区域,勤劳智慧的滨海人民将风筝文化与海洋文化相融合,让风筝冲浪成为了滨海区域特色文化的代表,实现了潍坊风筝文化向更加广阔领域拓展延伸。

2020冲浪风筝会。

而风筝冲浪在潍坊滨海的兴起,则直接带动了滨海水上运动的腾飞,也为潍坊滨海帆船运动的发展推波助澜。2009年8月,中国潍坊首届国际风筝冲浪邀请赛在滨海举办,2016年正式升级为世界风筝冲浪竞速锦标赛,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从邀请赛到大满贯,再到锦标赛,风筝冲浪比赛成功实现“三级跳”。如今,风筝水翼板项目成为奥运会、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与文化相融,滨海水上运动城市名片更加耀眼瞩目;与帆船相连,滨海现代化海洋城建设愈加充满活力。

向海而荣,这片海域辽阔的土地,时尚新颖而富有激情的帆船运动,已经与风筝冲浪一起成为滨海特色鲜明的水上运动文化载体和靓丽的城市名片,也进一步推进了滨海旅游与风筝文化、海洋元素以及现代体育元素的深度融合,二者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滨海写下了绚烂的一笔。

“我们将不断整合提升海洋、渔盐、民俗等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着力把滨海建设成为国际海洋运动休闲城。”冯月玲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文图

责任编辑:毓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