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工作法打造移民社区治理新模式

原标题:临县湫水柏林苑社区:

“五心”工作法打造移民社区治理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 靳艳芳) 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水土相服”, 临县以湫水柏林苑社区为试点,通过聚人心、鼓人心、暖人心、安人心、稳人心“五心”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抓基层党建促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新区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径,有效带动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党建引领聚人心。针对社区居住人口杂、困难群体多、环境脏乱差、管理混乱等现实问题,湫水柏林苑社区党支部建立了社区党组织“五抓”、乡镇党委“四管”共管工作机制和党员“五色”动态管理积分制度,提出了“113”党建工作思路:即突出建强社区党组织一个“引领”,围绕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后续发展一个“主题”,聚焦“精准服务居民,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提升群众满意度”三个“目标”。“党建+”治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党风廉政建设等领域以及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社区居民“人心”。

弘扬正气鼓人心。湫水柏林苑社区党支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政策,组织社区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通过三弦书、三句半、临县伞头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不断开展党的惠民惠农政策宣传、法治德治教育,引导居民摒弃不良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开展各种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处处讲文明、时时讲文明”蔚然成风。

贴心服务暖人心。针对移民户来自不同乡镇、生活习惯不同、矛盾纠纷突出等情况,湫水柏林苑社区党支部全面实行“敞开式一站式服务”,推行“窗口式”办公,打好“责任感情组合牌”,全力推动群众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落实党员主动上门服务摸排风险机制。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上门排查问题、组织党员定期不定期摸排200余人次,积极与物业公司、工队协调,妥善解决漏水、供暖不畅、门锁不灵等大小问题150个,有效化解矛盾的同时,用贴心服务温暖了每一户居民的心。

加强综治安人心。针对社区楼栋及人员分布状况,湫水柏林苑社区党支部积极构建社区居委会、网格长、楼长、单元长、住户“五位一体”共建共治格局,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一张大网、网中划格、按格设岗、人在岗中行、事在岗中办”模式;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加大巡逻防范的力度和密度,组织开展安全、稳定、平安守护行动,构筑全覆盖、无缝隙排查整治防控网络;新建社区警务室1个,“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深入开展社区“六乱”治理,人居环境得到大力改善;以创建“三零”社区为抓手,围绕“三治五和”主线,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实现人人和善、家家和睦、事事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五和”目标。两年来,社区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件,解决群众诉求46条,协商议定社区重大事项5件,化解重大疑难问题2件。截至目前,该社区未发生一例到镇赴省市上访案件,未出现一例事故,未发生一例案件,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拓展就业稳人心。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增收的目标,湫水柏林苑社区党支部规划建设了4500平方米的注塑、马达、口罩扶贫车间,引进山西宝珠山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闲味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粽子包装车间、临县鲁临同富工艺品有限公司柳条编织车间、湫水柏林苑服装加工车间,建设了50亩香菇、130亩蔬菜大棚园区,可满足500余人就近就业。同时,主动联系镇域企业、合作社,先后两次举办就业对接和职业技能创业培训会,培训贫困劳动力260余人次,向周边企业和合作社输出劳动力60余人。此外,该党支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联合临县人社局举办了“人社政策进社区”活动和惠民生、促就业、进社区就业招聘活动,20余家用工单位和60余人初步达成用工意向;分类建立社区劳动力就业台账,全面掌握每个家庭就业需求和就业情况,有序输出劳动力150余人;用足用活光伏收益资金,合理设置公益服务岗位280个,足额提供给社区60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居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