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龙头”效应 城阳区残联多措并举彰显残联担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周姝含 通讯员 秦丕大 青岛报道

  “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城阳区残联上下联动,围绕“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要求,创新开展工作。坚持“严、真、细、实、快”导向,锚定年初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坚持靶向把脉,创新开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思想引领方向,使命激励担当,展现残联作为,彰显残联担当。

  发挥“龙头”效应,彰显残联担当,必须树立高远的工作目标。城阳区残联紧紧围绕城阳区委提出的建设“湾区活力城阳”的工作定位,努力追求“全市站首位、全省列前位”的工作目标,奋力实施强康复“龙头”、壮教育就业“龙身”、活宣传文体“龙尾”、立信访维权“龙爪”的龙头效应。

  强“龙头” 实施预防康复行动计划

  笃定高质量康复理念,聚焦“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着力构建残疾预防、康复常态化机制,打造“面广、专业、多元”康复体系。城阳区残联将残疾预防纳入“健康城阳2030行动方案”,实施助明、助行、助医、助幼工程,促进康教、医康、康养和心理康复融合,打造多元融合康复体系,家庭医生签约5000余名,救助儿童188名。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开展康复“五进”活动,全力打造10钟“康复服务圈”。建立辅具适配“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开展辅具上门适配行动,适配辅具322件、维修16件,现场培训200多人次。在康复机构建立文明实践驿站,搭建新时代“康复+志愿+心理”一体化服务体系。发展康复健身体育,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与全民健身活动融合。城阳区残联全面实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率先推行评定费医院统一核算,不断推进集约化办事、便民化服务。

  壮“龙身” 实施教育就业行动计划

  城阳区残联综合运用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帮助灵活就业、扶持自主创业,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完善按比例就业制度,审核361家企业,安置就业850人。开展“招聘e站”等专场招聘会,开发岗位160多个,60人达成意向。加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安置32人。探索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库、残疾人就业需求库,保证有就业需求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有效顺畅对接。创建“赋能+赋岗”精准化平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120人次,新增就业27人。

  活“龙尾” 实施文体行动计划

  城阳区残联着力打造文体融通平台,加强残疾人运动员发掘培养,鼓励城阳区各街道开展“残健融合”的群众体育活动。承办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五人制聋人足球比赛,圆满完成19个省38支代表队的竞赛保障任务。培养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东京残奥会,1名运动员在跆拳道女子K44级-58公斤级比赛中,为我国残奥跆拳道队获得了历史上首枚残奥会奖牌(铜牌),实现了城阳区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在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比赛中,代表山东省出征的城阳区运动员喜获7枚金牌、5枚银牌、1名第四和1名第五的成绩,创造了城阳区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历史最好水平。

  立“龙爪” 实施信访维权行动计划

  城阳区残联开通助残维权服务热线,建立“微心愿、微政策、微服务”在线平台,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开出走访慰问、康复服务、培训就业、志愿服务和心愿梦想等直通车,携手残障人士勇毅前行。成立“阳光暖心”志愿者联盟,组建“春雨”宣传团,推进心理关爱进社区、法律援助到家庭。开展定期访视和基本需求数据动态更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