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他们“甘愿黔行”!

十五年来

华大的一批批学生

“甘愿黔行”

为爱起航

组成华侨大学支教团


每年跨越两千多公里

抵达甘肃或贵州

用爱播撒希望

2008015

泉州/厦门

甘肃/贵州

开车时间

07:13开

13车14号

车次    G2022

“甘愿黔行”  为爱起航

华侨大学支教团

华侨大学支教团于2008年成立,隶属于华侨大学团委,至今已十五年。支教团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依托侨校特色主线,不仅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还不断吸收港澳台学生和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海外学生,发挥侨校文化优势,促进了各民族间友好文化交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课程的始终,开设了爱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等一系列红色课程,及《港澳台历史文化习俗课》《华侨华人史》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感悟中华文化、学习民族精神,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

十五年来,华侨大学支教团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国侨办、甘肃省侨办、贵州省侨办的大力支持。

十五年来,在华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支教团筹得爱心款项及物品共218.1万元,并用于积石山县、晴隆县的教育工作。通过入户家访实地调研考察的方式,共资助贫困学生1139余人

十五年来,砥砺前行,薪火相传,支教团队伍不断壮大,共派出24名带队老师,664名志愿者,赴积石山县学校82所(次)、晴隆县学校2所,为58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支教服务,累计志愿工时约为16万6千余小时

十五年来,支教团不断拓展资助平台和渠道,根据积石山县、贵州晴隆县教育扶贫的实际需求提供教学器材、校服、文具用品、奖学金等多项支持,不断强化结对帮扶,推动了积石山县和晴隆县教育事业和扶贫事业发展。

在学校的关怀和全体参与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支教团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团队先后荣获

2016年

福建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016年

华侨大学校长特别奖

2018年

第二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2021年

全国暑期三下乡优秀品牌项目

2022·走进黔西南

2022年

华侨大学支教团再次集结

走进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

7月13日至8月8日

开展为期25天的支教之旅

教学安排

1

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包含语数外、舞蹈、音乐、绘画、书法、棋类、境外文化、华侨华人历史、急救常识等。

校领导慰问会

3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秀勇带队赴贵州省晴隆县看望第十五届华侨大学支教团师生并召开座谈会。

精品活动

5

“通往世界的路”涂鸦大赛、国旗护卫队、爱心汇演、趣味运动会、多彩墙绘活动的开展,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家访

2

支教团成员们跨越山海,架起了资助人与被资助人之间的桥梁,使得“一帮一”圆梦助学项目顺利开展。

爱心资助项目

4

“一帮一”圆梦助学项目、“清凉校园”公益项目、“情系碧痕,温馨宿舍”项目、“情系晴隆,健康饮水”公益项目将爱心传递给孩子们。

支教团平安返回

6

25天的支教生活圆满结束,华侨大学支教团秉持“同进同出”原则,乘坐火车一同返校,确保每位同学的安全。

接下来

和官微君一起

走进支教团的贵州之旅

聆听来自黔西南的支教故事

我来自中国香港。香港和内地文化有一定区别,在内地学习的这两年的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两地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这次支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走进贵州的大山,我看到有的小孩穿着少数民族的服饰来上课,参加了当地彝族的火把节,还和同学们一起穿着传统服饰跳舞。这些体验不仅给了我极大的视觉冲击,也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愫,使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更加深厚。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0级 王艺颖

(中国香港)

  ●  ●  ●  ●  ●  ●  ● 

我认为支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对于支教者而言,这是一次特别难得的体验,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能够从中学习到知识,通过我们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这是一个传递爱与真诚的过程。在支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山里有很多留守儿童,有的孩子家庭环境比较困难,缺少陪伴与关怀,他们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敢与别人沟通或者说不愿意去表达自己。虽然我们只能够陪伴他们25天的时间,但是我希望这短暂的25天能够影响这些孩子的未来,让他们能够打开心扉,在他们内心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外国语学院 2021级 胡欣然

  ●  ●  ●  ●  ●  ●  ●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华侨大学支教团,去年我的支教地点是甘肃积石山。今年我作为团长带领团队到贵州支教。选择再次参加支教,一方面,在去年的支教中我与甘肃的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收获了不一般的情感,这让我更加向往支教。另一方面,我也想领略贵州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虽然两年支教的经历有所不同,比如说去年在甘肃教初中生,今年在贵州教小学生,但这些孩子都一样乐观开朗,对知识充满渴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这些孩子们身上所拥有的特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启示我乐观地面对生活的逆境。

——外国语学院 2020级 辛雨霄

  ●  ●  ●  ●  ●  ●  ● 

十四年·坚守积石山

自2008年成立以来

华侨大学支教团每年坚持前往

甘肃积石山县进行支教

今年

受疫情影响

积石山之旅暂时搁置

但积石山的向日葵仍在尽情绽放

坚守十四年

华侨大学支教团在积石山也留下无数美好

跟官微君一起来看看

往届支教结束后TA们的收获与感悟

虽然在积石山只有短短二十五天,却是硕果累累的二十五天。我和善良可爱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的可爱纯真笑容,治愈了我初到积石山的惶恐和不安。更难得的是我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携手,才有了并肩作战的勇气。我觉得支教的意义在于传递一种希望,让信息隔绝的孩子们,看到另一番天地,告诉他们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只要努力,就有踏出牢笼的希望。离开之后,我时常怀念那一段经历,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西部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8级 张嘉希

(中国香港)

  ●  ●  ●  ●  ●  ●  ● 

用三十多个小时,跨越两千四百公里,我来到甘肃积石山,在这里经历了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让我认识到自己既定人生之外的风景。我们的到来也让积石山的孩子看到了山外的世界。山川异域,日月同天,支教是在传递火种,我们的到来是想告诉他们窗外不止有积石山的草原、山川,不止有阳山村,不止有甘肃,还有他们的梦想、璀璨的未来,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切可能性。短期的支教,只是一道渺小的微光,但我们相信微光会寻找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最后,我们一起发光。

——法学院 2020级 李一喆

  ●  ●  ●  ●  ●  ●  ● 

一路风尘仆仆,一路披星戴月,在积石山,我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这是难得的学习之旅,二十五天的支教锻炼我的耐心,让我变得细心,学会用恒心面对生活。这是难得的体验之旅,在陌生的环境,看到世界的另一面。这是难得的认识之旅,“为人民服务”,不再是悬在头顶的大字,而是落在我肩上的使命,让我明白青少年的脊梁,肩负着复兴中华的使命。我们传播了知识的种子与文明的火花,我们也在传递中重塑自我。在我们之间涌动的是爱的力量,学会爱他人,用小爱汇聚大爱。

——国际关系学院 2019级研究生 蔡历丞

  ●  ●  ●  ●  ●  ●  ● 

支教是一次特殊的体验

是一场奇妙的旅途

也是一份怀揣责任和热爱的事业

对于个人而言

支教会有结束的一天

对于支教团而言

一旦开始

永远在路上

而那些感受过的、见证过的

善意与温暖、爱与希望的双向传递

仍鼓舞着孩子们和参与支教的同学们前进

也鼓舞着更多同学参与到支教的事业中来

愿这爱世代相传

“甘愿黔行”,我们来日方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