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声音》发布,在书中“听见”故宫之美

以46种声音为媒,讲述故宫的别样美丽。近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新书《故宫的声音》发布会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行。读者扫一扫封面上的二维码,就能听到由作者讲述的“听见这座城”音频节目。

《故宫的声音》一书通过“故宫的声音”这个横切面,用声音做媒介,将故宫的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呈现给大家,同时讲述故宫的有趣故事。全书分五辑,辑一由故宫的开门声开篇,介绍了自动讲解器的声音、水法声、手铲的声音、拍照的声音、建造宫殿的声音等。辑二从声音的角度展现了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紫禁城,从中和韶乐声说起介绍紫禁城里怎样过大年,从凿冰的声音探索紫禁城里怎样过夏天,还有瓷器的声音、电话铃声、炒菜的声音、滑冰的声音、唱戏的声音、读书声、自鸣钟声等。辑三重点介绍故宫中的人,如金属焊接声,讲述了文物医生的故事;志愿者的讲解声,介绍故宫的志愿者们;消防演练声,告诉大家紫禁城里的消防员是怎样防火的。辑四介绍了故宫里的新生事物,如能说话的AI机器人声、上元之夜的戏曲声、皇宫里集市的叫卖声等。最后一辑介绍了故宫里有趣的动物,有大家熟悉的故宫里的猫保安、犬侍卫,也有每日来故宫打卡的乌鸦等。

可以“收听”是《故宫的声音》的一大特点——书的封面上附有二维码,扫码后可收听由单霁翔讲述的“听见这座城”的音频节目。46种声音均从故宫实地采样而来,在单霁翔富有感染力的讲述中,关于故宫的故事长卷缓缓展开,通过读文、赏图、听书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作为一个老故宫人,希望把更多有关故宫的知识传递给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但紫禁城里的古建筑不会说话、展陈在陈列馆里的文物不会说话,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会留下很多遗憾。这本书从声音的角度入手来讲述故宫的故事,意在使冰冷、单调的文物陈列变得可亲可近,更有吸引力,让读者、观众更加喜爱这座城。”单霁翔说。发布会当天,单霁翔还以“46种声音,听见故宫之美”为主题进行了公益读书讲座,从声音的角度切入,向读者展现一个庄严中不失亲切、雅致中蕴含趣味的故宫。

据悉,本次活动由故宫出版社和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同时也是故宫出版社“故宫百本优秀图书”公益阅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公益讲座同时在故宫出版社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官方微博同步直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