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升级路面硬件 让城区出行更文明

通过大数据布控系统监控路面情况、根据车流量实时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设置潮汐车道改善交通拥堵情形……当前在合肥,交通出行愈发便利、文明。

优化配置提升通行效率

  “长江东路银泰365停车处入口处,有违停车辆,立即去现场处置一下。”8月11日上午10时25分,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庐阳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管文洲,通过实时稽查布控系统发现问题后,立马呼叫路上巡查的铁骑,仅几分钟,违停车辆就被劝导离开。

庐阳区长江中路实时监控画面。

  “我们在主要路段和路口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违停、事故或者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就能指派附近警力进行处理。”管文洲告诉记者,他们还对辖区内路口信号灯进行优化配置,根据整个区域的交通流量实时联调联控,从而避免交通拥堵,进一步提升老城区的通行效率。

  记者发现,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了醒目的“直行和右转”的交通标识;车辆在路口右转时可能出现的盲区,画上了黄色引导线……相比于印象中并齐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停车线,现在的非机动车停车线比机动车更长,更靠近路口。

  “像蓄水池一样,把停车线拉长,就能扩大非机动车等待区域,减少车辆排队长度。同时,机动车线的后移也保证了车辆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管文洲说。

  在路口执勤人员分配方面,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庐阳大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我们民警、辅警、文明宣导员三方力量紧密配合,对‘三小车’越线停车、闯红灯和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严格管理。”管文洲说。

  潮汐车道缓解交通拥挤

  人行道清朗畅通、非机动车自觉线内等待……不少市民表示,如今黄山路与合作化路交口的变化很大。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蜀山大队四中队警长户思远告诉记者,将路口交通引向规范文明的秘诀,并非是对路口的大修大改,而是从设置潮汐车道、垫高人行道等细节处入手。

  “黄山路与合作化路由北向南方向的交通高峰期和平峰期的车流量相差较大,为了提升通行效率,他们在早晚高峰期间将第一条直行道变成右转弯车道,从而缓解交通压力。”户思远说。

  除了设置潮汐车道外,“路口硬件”的优化还有很多。“由于这个路口毗邻合肥市科技馆,我们将两侧的人行道整体垫高,并在路边加装防护栏和防护杆,不仅杜绝了机动车停靠行为,也让路口显得更加美观整洁。”

  “一直以来,我们通过严格管理、隐患排查以及安全宣传等举措,路口通行效率提高了30%以上,路口交通参与者的守法率达到了95%以上,非机动车安全头盔的佩戴率达到了91%以上。”户思远说。

  近年来,合肥市采取了多种举措合力保障文明出行,市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位住在附近的市民向记者表示,治理后的路口比过去要有序不少。“现在大家骑的是文明车,开的是文明车。”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见习记者 汪涛 文/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