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高密有电100年工作纪实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清晰记录着电力与一座城市百年相携的奋斗足迹。从1922年到2022年,高密电力已走过一百年的风雨历程。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初心如磐。高密电力实现了从诞生之初的举步维艰到如今光明灿烂的华丽嬗变。

艰难中起步

1922年农历七月二十一,在高密传统民俗“财神会”上,华兴铁工厂厂主张祥三首次以1台小柴油机带动微型发电机,用于华兴铁工工厂与浴德澡塘的照明用电。

十几枚灯泡带来的“奇景异观”,虽然只持续了20余天,却拉开了高电百年的序幕,电力文明的星星之灯,首次在古老的凤城点亮。

此时的中华大地,正饱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百业凋零,一线微光在风雨中飘摇,艰难生存。直到1949年10月,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高密电力迎来了蓬勃的新生。1953年,高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投运。1961年7月,高密供电所成立,第一代高密电业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踏上了创业征程。

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仅用五年时间,全城基本普及照明用电。1977年,高密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投运,一个初具雏形的高密电网,在凤城大地逐渐建立。但是,当时的电力供应,还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现年74岁的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陈瑞华说:“1976年为了建设110千伏张家埠变电站,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县委决定拿出10万元党费购买变压器,变压器买来了需要从高密火车站运到运到6公里处的变电站,为了省出上万元的运输费用,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体业干部、员工、家属齐上阵,绞磨滚杠、人拉肩扛,喊着号子一寸一寸将变压器运到张家埠变电站。”

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高密电业人迎难而上不畏难、攻坚克难勇向前,开启了艰辛的创业征程,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高电精神。

拓荒中成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高密电力加快步伐,进入提速发展时期。

1991年,高密境内实现村村通电。

1994年,实现户户通电。

同样在1994年,高密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投运,结束了高密没有220千伏变电站的历史。

曾参与220千伏高密变电站操作送电的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栾厚勇每当提起以往艰苦奋斗的岁月,至今感慨万千。他说:“220千伏高密变电站送电前操作票检查项就有6759条,冲击送电操作1258条,白天头顶烈日到变电站熟悉设备,晚上忍着蚊虫叮咬填写各类操作票,由于任务比较多,有时候到凌晨四点才写完,等到和其他值班长一起审核完操作票后,只能休息两个小时,又要开始第二天的工作,变压器‘嗡’的一声响起来了,同志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同时期,多种经营逐步走向规模化,高密市供电公司开辟了电气安装、电力器材服务等25个多经项目,经历了由福利安置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有一个案例,一直在高密电力人中间流传。

时任高密菲达电器公司副经理的于钦杰说:“高密菲达电器开发研制的35千伏箱式变电站,是当时在国内同行业当中是技术比较先进的。35千伏箱式变电站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集约化生产,占地面积小,再一个就是施工周期很短,特别是蒙古国地处这个漠北,冬天的时间比较长,施工的时间比较短,特别适合他们当地用我们这个产品。”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高密电业人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动电网建设,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塑造了“勤勉笃行”的高电精神。

改革中跨越

1999年以来,高密电业先后经历了代管、子公司、分公司等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从趸售县供电企业转变为直供分公司,体制改革带动企业进入跨步发展、规模发展、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高密市供电公司启动实施“彩虹工程”,积极构建客户导向型大服务机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亮出“凤光无限”高密服务品牌;2010年,公司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综合管理标杆单位”“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称号;2002年、2012年,公司分别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称号;2013年,公司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山东省电力公司“先进集体”、“一流管理县供电企业”、“先进基层党委”、“一流县供电企业工会”、实施“彩虹工程”先进县供电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

在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中,高密电业人勇于探索、勇立潮头,铸就了特色鲜明的“改革创新”精神。

奋进中争先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经济腾飞又为电力升级注入源源动力。

2018年,省公司党委作出“市县一体化”战略部署,拉开了三年三步走变革大幕,公司五项特色做法入选省公司典型经验和示范案例,42项评价指标实现零失分,公司获评“省公司市县一体化管理先进单位”,至此市县一体在公司扎实落地,取得了累累硕果。

2021年,高密电网迎来历史最高负荷80.3万千瓦。连年攀升的用电负荷,映照着高密经济发展的一个个新高度。

2021年,高密市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74位,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位居潍坊第2、第3位。

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五级职员杜乐春说:“为确保官亭500千伏变电站按期投运,我们成立民事协调党员突击队。为保障疫情防控和110千伏龙德变电站建设工程进度两不误,我们成立项目建设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时刻找党员’,让党旗飘扬在重大项目攻坚一线。”

今天的高密电网,风光火互济、交直流混联,形成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为主网架,35千伏、10千伏直配入户的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主变总容量达到458.38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上线路发展到4482公里,主要指标位居潍坊前列。

一座座现代化变电站,一条条纵横贯穿的电力线路,描绘着高密电力事业生机勃勃的壮美画卷,勾画着现代化临港新城的美好明天。

高密电业人在履行央企责任、服务地方发展中全力彰显“顶梁柱”担当,砥砺了“奋进争先”高电精神。

光荣与梦想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一组组数据,标注着高电事业的发展高度,铭记着砥砺前行的奋进足迹;一幅幅照片,映照着历历在目的高光时刻,镌刻着奋勇拼搏的生动瞬间;一件件大事,展现着风雨兼程的责任担当,谱写着攻坚克难的精彩篇章;一项项荣誉,闪耀着高电儿女的光荣梦想,承载着永争第一的价值追求!

一百年栉风沐雨,九万里风鹏正举。从百年前仅供众人照明的一线微光,到如今凤城大地的繁华璀璨,一代代高密电业人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锻造了“艰苦奋斗、勤勉笃行、改革创新、奋进争先”的百年高电精神。这种精神,与山东电力“讲政治、精业务、敢斗争、勇争先”12字精神特质一脉相承,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独特的境界格局,是指引我们坚定航行的精神灯塔、勇毅前行的力量源泉。

站在高密电业百年的新起点,新一代高密电业人将努力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继续谱写勇担使命、奋楫争先的壮丽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