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唱歌、体验飞翔,他让零基础童声在专业舞台上发光

黄冠。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9日讯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它开花结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音乐教师黄冠用浸润自己17年的音乐专业素养,点亮学生审美与创造灵性。

适性教学,让爱音乐成为自然本能

黄冠音乐课展示。

自幼年起,黄冠就开始练习钢琴和古筝。2007年至今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音乐教师。2012年曾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全能一等奖。“选择音乐教师职业,就是希望将音乐的种子在更多孩子的心中开花、结果。”

黄冠的音乐课上,有挥洒自如的钢琴、古筝伴奏,有信手拈来的音乐文化渗透,有丰富、专业的乐理知识讲解。学生都被他浓厚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课堂表现很活跃。可一段时间后,黄冠发现课堂变得沉闷起来,学生甚至不敢开口唱歌了。他疑惑地坐下,弹奏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首高难度的曲子让他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黄冠意识到是自己教学“用力过猛”,专注于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无法消化吸收,失了兴趣。

“爱音乐是一种自然本能,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体悟音乐的美好,就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和个性,为他们提供适性的教育。”黄冠开始思考,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运用多样化手段表现音乐要素。《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单簧管独奏曲,他按照“初听——再画——三动——四拍”的流程实施“直观化”聆听教学,通过初听感受波尔卡乐曲的热烈奔放,一边聆听一边画“音乐小花”的旋律线表现图形谱,通过两个节奏型的律动伴奏,再通过敲击桌面、玻璃杯等形式再次伴奏,最后增加衬词演唱,抓住演唱细节,强化学生对乐曲的准确表达。

此后,黄冠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引领学生以丰富的音乐实践来表现个性、展露才华。让每名学生都有即兴表演乐曲的机会,在学期末,组织学生在直播平台上开“云音乐会”,孩子们独唱、合唱、小组唱、表演唱,独奏、伴奏、重奏,综合展现音乐才能。

田间歌唱,为音乐注入情感

“小龙人”合唱团参加央视“合唱先锋”节目。

给神龙小学“小龙人”合唱团做培训,是一个艰苦而充满挑战的过程。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声乐基础,从呼吸到发声,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为了减少基本功训练的枯燥性,黄冠将教学中的经验用在合唱培训中,提升队员们的兴趣,加上团队的勤学苦练,“小龙人”合唱团取得香港国际合唱节银奖及四届武汉市校园合唱节艺术节金奖的好成绩,个人多次荣获“最佳指挥”称号。

2015年9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栏目组走进神龙小学合唱训练厅。“小龙人”合唱团以四首风格不一的歌曲赢得了进军《歌声与微笑——合唱先锋》荣耀舞台的入场券。为了让学生的音乐舞台越来越宽广,他在选曲、改谱、编排、指挥、声乐、舞蹈、造型等方面下功夫。《水母鸡》是一首依托壮族音乐改编的极具现代风格的童谣,不仅包含9个声部,而且有壮语唱词。经过训练,学生虽然做到了精准演唱,但黄冠发现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表现仍然不到位。

黄冠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长,在歌曲中间的华彩段落加入了小型打击乐器伴奏,彰显童趣。他甚至带学生到田野间歌唱,到滑翔伞基地体验飞翔,感受“水母鸡”徜徉田间、快乐飞翔的歌曲情境。真切的实践体验触发了学生的真性情,他们在演唱中抒发出独特而真实的情感。一曲声情并茂的《水母鸡》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纯净的嗓音被评委赞誉为“接近音乐之神”,合唱团因此获得“最快乐合唱团”荣誉,成为全国唯一入围8强的儿童合唱团。

各美其美,共享音乐星辉

黄冠名师工作室成员(部分)合影。

今年36岁的黄冠是神龙小学音乐备课组长、武汉经开区卓越教师班最年轻学员、武汉优秀青年教师、经开区学科带头人,也是湖北省第三届教研名师、江汉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还是湖北省“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合唱协会和武汉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2019年,武汉经开区教育局成立了黄冠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教师28人,包含不少汉南片区的农村音乐教师。黄冠认为,音乐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既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支撑,又要依靠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此,他为工作室成员设计了“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专业培训,并聘请名师提供专业指导。

黄冠到汉南片区东城垸中心小学和邓南中心小学考察发现,偏远地区教师在专业上有差距。于是,他制定帮扶计划,从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开始,细致到规范课堂语言和音乐教学评价;从培养阅读学习习惯入手,按计划精准推荐阅读书目和杂志,进行科研引领。几年下来,老师们学习笔记达5万字,实现了该区域教师论文案例发表和优质课竞赛获奖零的突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