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探油龙

      日前,滨州港,渤海湾海域。数艘橡皮快艇犁开滚动的涌浪,乘风向远处苍茫的海面驶去。一只不知道从何处飞来的海鸥,跟着快艇前行,发出高亢的鸣唱。

一艘橙色的大船,栖息在海面上,随波浪上下起伏。

“这是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40队的海上驻地,也是一个移动的海上找油阵地。”站在摇摆不停的橡皮艇上,埕中4项目经理薛圆指着那艘大船介绍说,400名物探人以这艘生活母船为中心,拉开探寻海下油龙的战场。

中国石化部署的大型纯海域勘探项目——胜利油田埕中4-2022三维地震勘探采集项目,工作量为历年海上物探项目之最。项目的实施及其勘探成果,将有效弥补埕中地区的三维资料空白,有助于后续海上潜力区块的深层勘探开发。

“施工区域覆盖两大锚地、三大港口、四条航道以及大片的海洋牧场。”SGC2140队党支部书记马俊杰站在母船的甲板上,指着不远处的一艘艘万吨巨轮说,看似碧波万顷,实则天气变化多端,6级以上大风天气频发,不仅要与海斗,还要与天斗。

七分准备三分干。为顺利拿下攻坚任务,项目组开展了“多轮次、复核性、全覆盖”尽职调查,详细摸清工区整体情况,制定了多项海上施工应急预案,明确了“由浅水到深水,由复杂到简单,先稳产后提速”的生产组织思路,为安全平稳有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咚!伴随着瞬间的剧烈震颤和一声闷响,8团水花从海面下涌起、绽放。靠近胜利705气枪震源船,远远的就能听到厚实有力而沉闷的发动机声。船舷两侧8根长长的触角伸向海面,触角下面挂着的32杆气枪沉入水下。

“就指望着这瞬间的震颤获取地震能量呢。” 项目船舶副经理隋海峰指着向船后飘逸而去的水花说,气枪震源船属于滩浅海物探独有的利器,属于清洁震源。

本次施工共投入胜利705、胜利707两条气枪震源船。为攻克双震源船交替激发等一系列难题,项目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浅海综合导航系统,不仅突破了同行业双气枪震源源驱动的技术瓶颈,还打破了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封锁,填补了中石化海上导航技术空白。两条震源船24小时不间断施工,平均每天能获取近2000炮的地震数据。

“通过移植应用海洋工程测绘技术,精准识别出航道堤坝、沉船、吊养笼等特殊障碍物的位置。”薛圆说,近些年多元市场开拓积累的成熟技术,在本项目得到充分转化应用。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了压缩感知、超远偏移距、高效混叠等科研试验任务。已完成的海上OBN设备摆放及对比试验,将为后续海上全节点高效采集施工新模式的实现积累宝贵经验。

海上物探作业,离不开高精尖技术,更需要具备充足的体力和坚韧的意志。队员们昼夜交替轮班,哪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都要在海面上飘摇,确保每一根电缆、每一杆气枪正常工作。

从无人机上俯视,生活母船、气枪震源船、仪器船、测量船、橡皮艇,近百艘船舶穿梭于风浪间,一派繁忙景象。一个个面庞黝黑的物探人,无惧海浪颠簸,坚守海上阵地。

浪花朵朵,炮声依旧。目前地震资料获取已过七成,SGC2140队正向渤海北部区域进发。(陈俊   张广虎   苏浩)

编辑:吴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