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我寻到云海尽头的美味

说起大凉山

窜入脑海的第一印象

除了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蜿蜒曲折的江河

还有国内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大凉山人民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这个山好水好歌好的地方

上天还给予了它许多原生态的食材

以及自成体系的文字、语言和文化

这不,宁波就开出了一家大凉山美食店

在尚且不能自在旅游的日子里

我们一起去彝族妈妈的小店

品一口大凉山美味、感受彝族人的热情

彝族妈妈的名字叫俄者鲁席

前几天句章小分队去探访狮子街

偶然发现的这家店

店名叫嘎哟啦,是彝族话

简单解释就是“欢迎光临”

 
视频在此↑↑↑

店面不大,只有两张桌子

连转个身都嫌费劲

但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彝族妈妈十分热情

炎炎夏日宾客上门

她第一反应不是问你要吃什么

而是先问你空调的温度是否舒适

随后转头盛一碗自制冰粉

凉快一下再说

店内最惹眼的是彝族木漆器

红得火热,黑得浓重,黄得艳丽

这是彝族人一笔一画描绘出来的

漆器太过惹眼,差点忽略底下的桌布

这是彝族文字,写的是一个故事

但彝族妈妈不识字,不知道写了啥

店内卖的全部都是大凉山的地道美食

由于彝族大多生活在高山之上

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所以各种肉类肯定是少不了

大凉山美食有点接近于川菜口味

不太能吃辣的记得喊老板少放辣

个人最喜欢的便是彝族冻肉

采用猪蹄和肘子制作而成

软糯鲜香,弹牙爽口

还有彝族特别有名的坨坨肉

是彝族人逢年过节、招待宾客必备肉

以猪、牛、羊、鸡肉为原料

加以彝族特有的香料及佐料

肉块呈大正方形

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嫩

腊肉和腊肠是专门从四川做好寄来的

彝族人饲养的猪

自幼崽时期便在高寒气候环境里生长

再以煮熟的苞谷面为主食

因此那里的猪肉肉质鲜嫩清甜

如此做出来的腊肉和腊肠

醇香不腻,味道鲜美

吃肉时必备一碗彝族四季豆汤

喝起来酸酸的,很解腻

彝族妈妈给我们做了两碗

都是四季豆汤,只是形态不同

主食可以搭配一碗米饭

也可以上一碗豌豆凉粉

这在当地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街边小吃

彝族妈妈拿出早已备好的豌豆面团

当场用推子刨成条状

再撒上葱、香菜、辣椒面、黄豆干

苦荞糕在凉山既有名气又有人气

它做法简单口味大众

是一道古老又营养的食物

品类不多,以上就是店内所有的食物

难得句章竟然探完一家店的全部菜品

你要是问好不好吃

我会告诉你:风味独特,值得一试

但由于饮食体系的差异

宁波人多少会觉得吃了不落胃

最好的方式是打包带回去

搭配其他菜一起吃

但句章还是想推荐这家店

因为在这间小店中

有一个来自云海尽头的天地

你来此觅食品尝大凉山风味也好

拍照打卡彝族风情也行

和努力融入宁波的彝族妈妈闲聊

听他们一家远行奋斗的故事

毕竟美食也是我们了解文化的窗口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