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巴士”海滨站:“小候鸟”们向美丽宁波大声说“嗨”!

8月16日至17日,宁波市中小学生幸福成长促进计划系列活动“幸福巴士”再次起航,一群外来在甬务工人员子女踏上两天一晚的“嗨!我眼中美丽的宁波”活动,感受宁波的美。

在宁波海洋研究院实践创新基地和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他们感受现代科技;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通过探寻港口历史,体会厚重历史和文化;在宁波舟山港梅东码头,他们领略货物吞吐量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大港风采;夜宿星空之下,畅游一个前所未见的“美丽宁波”……

一路惊叹一路欢笑,对第二故乡的眷恋,已悄然成结,难再割舍了。

感受现代科技港口文化

“我也为宁波建设出一份力”

此次系列活动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承办。

“我好像飞起来了!”在宁波海洋研究院实践创新基地,孩子们戴着VR眼镜,一边感受着舰载机起飞,在空中俯瞰雄壮的双航母编队,一边体验战斗机在空中飞行的刺激。这场VR体验带他们参与极地探险,当满天繁星在头顶闪烁,当神秘的极光就在眼前,同学们无不惊叹大自然的美丽,也感叹“科技真是太神奇了!”

孩子们戴上VR眼镜感受科技的魅力

观察海洋生物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孩子们又一起浏览海洋生物标本,认识高精尖海洋装备,他们在高度还原的滨海生态系统环境中,不知不觉沉醉在海洋的世界。

“太了不起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能为城市做贡献。”在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孩子们参观智慧养殖中试室、陆基循环水单体养殖实验室。当他们从宁波大学副教授龚一富口中了解到,宁波大学师生团队攻破多个水产育种与繁殖方面的世界难题,包括是全球首创内陆盐碱地海洋牧场开拓者,还是全球唯一规模化乌贼苗种供应商等,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参观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孩子们满满好奇

在参观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后,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六年级的黄佳浩为生活在如此美丽与历史厚重的城市而骄傲。“我的籍贯在江苏,上学后才跟随爸爸妈妈来到宁波,慢慢了解这里。但宁波装着我的童年,这里就是我的家乡,以后我也要跟着优秀的大人一起建设宁波。”黄佳浩说。

孩子们为生活在如此美丽与历史厚重的城市而骄傲

大港风采的背后是无数人辛勤付出

“原来爸妈的工作那么辛苦”

宁波舟山港梅东码头作为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大港,孩子们忍不住感叹它的气势磅礴,同时也注意到港口里穿着厚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的工作人员,为保障货运物流运输畅通,坚持在一线。

不远处,400米长的巨大货轮正即将靠岸,码头上的桥吊“严阵以待”准备装卸集装箱。“这些集装箱里面,装的都是我们平时会用到的东西,在船靠岸后,工作人员就开始紧张作业。”工作人员解说。

孩子们好奇地往窗外看宁波舟山港梅东码头

孩子们看到,右手边的桥吊,最高的五十多米,至少十多层楼这么高。而左手边的龙门吊,主要是堆场装卸集装箱用的。面对这些“大家伙”,一个个工作人员就显得很渺小,却撑起了整个港口的稳定运作。

“我妈妈是干物流工作的,都没机会看到她如何工作。现在知道,原来他们工作这么辛苦。” 老家湖北的柳文慧,一直在荆州上学,平时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每年,只有放暑假才能和爸爸妈妈短暂团聚。这一次假期,她有个不一样的感受。

“我喜欢这里,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那是在老家看不到的。”柳文慧说,想到妈妈可能也跟眼前看到的人一样,顶着大太阳在工作,她觉得妈妈也很不容易,“以后我一定尽量不惹妈妈生气,好好读书。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做不怕吃苦的人。”

活动现场大合照

第一次坐帆船不怯场

“以后我要大胆尝试新事物”

出发前,记者在孩子中做了个小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没见过海,更别说出海、坐船。

“帆船会翻吗?”“速度是不是很快啊,衣服会不会湿透了?”在万博鱼航海中心帆船基地,孩子们带着一点小兴奋一点不安,坐帆船出海。从一开始遇到海浪的波动就忍不住尖叫,到后来慢慢习惯帆船的节奏,开始享受大海给予的欢愉。这种新鲜是他们跨过恐惧的心理障碍、勇敢挑战自己之后才能感受到的。

中途,几个胆大的小男孩忍不住脱了鞋,把脚丫子小心翼翼地伸向海面,感受海水冰凉的触感。

“再过几天就要回老家了,我原以为看大海的愿望就要落空了,现在能和这么多新认识的小伙伴,和大海亲密接触,我太开心了!”一直在老家湖北武穴上学的冯子珊笑着说。漂亮的梅山红桥、远处的芦苇丛和沙滩、蓝天白云……这次来宁波,让她印象深刻,“美丽的城市、美丽的风景,我喜欢这里!”

为“外来的花朵”搭起幸福巢

 “要自信、勇敢、坚强……”

如何让“外来的花朵”有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活动期间,三位教育专家跟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做小游戏一边进行成长指导。

作为开场的葛丽辉老师没有急着进入正题,而是带着孩子们来了一场热身活动——远渡重洋的“纸船载人”游戏。

成长沙龙活动现场

按照规则,孩子们自由组团分成两组,每个队伍推选一个“船长”,用报纸做成的“船体”来回运送数量不等的“船员”,直到所有人都能抵达目的地。这中间,报纸出现破损就要原地修复。

葛丽辉老师注意到,游戏中,尽管没有明确分工,但孩子们很有团队意识,会主动帮助队友运送修补材料等。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前进。

但人生漫漫路,更多时候是独自负重前行。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张剑平老师带领孩子们折帆船,并让他们闭上眼睛思考,“如果这艘船要载运一样东西的话,你最先想到什么?”

一些孩子给自己打气:“小船漂向远方,漂得越远,烦恼随着不见”,一些孩子想到了家人:“船开心口开,船走四年来,亲人在一方,思念处处在”,更多的孩子把祝福送给了这趟旅程新结交的朋友:“祝大家学习进步”“祝大家天天开心”。

就如船在海面会遭遇冰山、暗礁、暴风雨,人生路上也会经历各种波折,怎么样面对成了关键。

孩子们共同完成主题作品

胡静娴老师提到了两个关键词:“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她鼓励孩子们勇于直面人生、直面困苦。

随后,孩子们也在纸帆船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品质。自信、勇气、乐观、坚强……孩子们正面向上的态度,感染了所有人。最后,师生共同绘制梦想的大船,带着梦想扬帆起航,携手驶向美好的未来。

“每个人最初都是一张白色,后面变成什么样,关键是看涂上了什么。”张剑平老师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大胆表达,变得自信。他还带来了一个由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创作的纸帆拼贴作品,上面留有美好祝福。

社会的关爱,为外来在甬务工人员子女搭起幸福巢,暖暖的,沁入人心。

新闻延伸

异地也要多“陪伴”孩子

让候鸟儿童也能感受温暖亲情

考虑到很多“小候鸟”因为和父母长期分隔两地,亲子沟通容易出现问题,活动现场还特别邀请三位教育专家“坐镇”,为有需要的家长出谋划策。

为何父母关心的话有时到了在孩子眼中成了嘲讽甚至挖苦?宁波市名班主任张璐彦提供一个思路——“长颈鹿语言”,家长要看得高远、静听心声,剥离伤刺的方式去交流。尽量避免给孩子下价值评价,而是客观地给孩子描述他的行为。然后再表达孩子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并用“请求”的话语希望孩子能做出怎样的改变。

家长论坛现场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晓虹在她长达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和家长出现亲子沟通问题。她认为,倾听是一门学问,“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中立的态度,家长要尤其注意,尽量不要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这亲子沟通中。”

宁波开放大学家庭教育研究员院长林志标强调了远程的亲子沟通要定期化。他认为,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期待,比如每到一个时间,就能跟爸爸妈妈沟通,这会增强亲子之间的粘性。我们还要多和孩子联系,在了解孩子动向的同时,知道他们在某个时间段需要什么,然后制造一些小惊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爱和安全感。

三位教育专家一直认为,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陪伴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爱与被爱,在亲情的滋养下快乐成长。

记者 樊莹 见习记者 林桦 实习生 曹月婷 摄影记者 张培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