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三叉神经痛22年 医生微创术帮缓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两边脸痛如电击、刀割,没有想到手术后就好了,连吃东西都有滋味。”近日,韦女士(化名)如释重负地讲述了自己的求医之路。原来,她被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折磨了22年,最近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了微血管减压术,摆脱了疼痛的折磨。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勇称,三叉神经痛的高发人群是50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如果40岁以上女性脸部突发疼痛,应考虑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发作时如闪电状、刀割一般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

  从2000年起,韦女士左侧脸部出现反复疼痛,主要集中在牙槽位置。她说,“有时候发作几秒,有时候又发作几分钟,尤其是刷牙、咀嚼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刚开始,韦女士认为是牙痛,她去医院拔掉了疼痛位置的牙齿。可是,拔牙后,疼痛症状没有减轻,还是每天都发作。

  后来,韦女士的疼痛发展成双侧脸都有,被诊断为“双侧三叉神经痛”,根据医嘱服用卡马西平止痛药。可时间一长,药物的镇痛效果越来越差,剂量逐渐提高到8粒/天,但剧痛还是“回来了”。

  今年以来,韦女士的疼痛频率更严重了,便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求医。

  “双侧三叉神经痛发生的比例只占所有病例的3%。”张勇认为,韦女士的三叉神经痛十分典型,且病情的确严重。经过详细检查,特别是影像科MR薄层扫描,可以清晰地看到韦女士三叉神经的走形以及解剖结构,左侧三叉神经被左侧小脑上动脉明显压迫,而右侧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不明显。

康复后的韦女士再次见到张勇医生。林洁/摄

  “考虑到患者目前左侧颜面部疼痛最为严重,充分沟通后,我们制定了手术计划——先行左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张勇介绍,手术当天,他在韦女士耳后开了一个长4厘米的小口,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小心地将血管分离,并在血管和神经之间加入垫片,从而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两个小时后,手术完成。

  从2006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累计已经接诊了40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张勇表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止痛,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微创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式,该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