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广东好护士|于红静:愿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

编者按

2022年,为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领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以更大勇气和魄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南方日报社、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等联合开展第六届寻找“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活动。

经过推荐、评审,一共有15人获评广东好医生,5人获评广东好护士。他们中既有冲锋在核酸采样和医疗救治一线的医生、护士,也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智慧防控的疾控专家;既有守护一方水土的乡村健康守门人,有大医精诚的中医,也有见义勇为的勇士。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优良的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事迹,大力弘扬“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这20名医务人员。广东卫生在线推出专题报道,每天分享他们的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

2022年5月27日,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现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于红静接过聘书,就任护理质量改进专委会主任委员。会上,她展望了未来5年的工作:“探索规范、可推广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机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及多层级管理网络,促进广东省护理质量改进规范有序、常态化开展。”这既是于红静护理生涯的心得,也是对未来提升护理质量的承诺。


戴上燕尾帽、身披护士服,于红静已在守卫患者健康和创新护理质量的路上前行了21年,先后获得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州市优秀护士等称号。2022年,她又获得广东好护士和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两项荣誉。



冲锋,为患者搭建生命桥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阻击战打响。作为广东省危急重症护理专家,于红静敏锐地意识到事态的紧急性,立即在院内倡议建立应急梯队,参与起草修订疫情防控相关制度及应急预案,为医院接下来的抗疫救治工作做好准备


为预防疫情在院内扩散,于红静带头筹备发热门诊与留观病区,仅2小时就带领团队建立起隔离病区。从隔离间的位置规划到人力物资配置,从院感防控到医护人员专业培训等,她都事必躬亲,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错。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广医二院护理部的“大管家”,她既要调配好本院的护理工作,又要出席指挥部组织的远程护理会诊,为广东对口支援的湖北省荆州市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宝贵经验。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两年多时间,于红静先后组织12000多人次参与广东省内多地疫情防控工作,核酸采集量超563万人次,实现了“零感染、零不良事件”的目标。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使命,护理团队也应是坚不可摧的抗疫先锋。”于红静说。


先锋,是于红静护理生涯的关键词。2001年毕业后,她选择了最具挑战的重症监护专业,立志为危重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


2003年抗击非典,于红静主动请缨进入非典病区护理危重病人,在临床一线坚持了100多天;2008年她奔赴汶川,冒着余震的危险护理重症伤员,让承受天灾的人们重拾信心;2014年昆明发生暴恐事件,作为国家重症护理专家组成员,她再度出发,挽救伤员生命、防止因伤致残,保障伤员家属心理健康。


多次冲锋在前,让于红静积攒了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经验和底气。


▲于红静正在护理重症患者


提灯,照亮患者健康之路

“自戴上燕尾帽,南丁格尔精神就成了我心中的明灯。”于红静说,这盏灯已经在她心中闪耀了21年,且光芒日盛。


2007年经过层层选拔,于红静成为首批粤港合作培养的护士,赴香港接受为期10个月的危重症专科培训。2008年,于红静受邀参加在澳门举办的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举办的BLS(基础生命支持)及ACLS(高级生命支持)导师课程学习,成为我国首批获得AHA导师证书的9名护士之一。


理论知识和证书没有束之高阁,而是被于红静润化进工作中。她观察到ICU患者的饮食营养均衡还有待改善,就制定了一份营养指引,受到一致认可,如今已作为专科指引在临床运用多年。


于红静清楚,要提升护理质量就决不能敝帚自珍。有一次,同事为一位患者在全麻手术后插胃管,患者术后心情低落烦躁,同事想快点结束减轻患者的不适,谁知很久都没能成功插管。于红静看到后,轻声安抚患者,同时娴熟地将胃管插入。事后,她分享了自己的“秘诀”:“患者头部要摆正,顺着器官的解剖部位,向外向后向下慢慢插进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在同事的眼中,于红静不仅技术好,还擅长换位思考。一位4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心情烦闷,不配合治疗,于红静就抽时间陪她聊天,帮她舒缓压力,解开心结。最终,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出院。


21年来,于红静心中的明灯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无数患者。“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的执着追求,我有责任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为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红静说。


前行,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

“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是每位护士都铭记在心的南丁格尔誓言,于红静也不例外。身处一线,她总能将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灵感,不断创新护理服务。广州市护理创新技能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护理学会质量改善项目二等奖、全国优质服务管理擂台赛最佳人气奖等都是证明。


升任护理部主任后,于红静深知责任之重。“人才队伍、护理质量、专科发展、信息化建设,每一项都要精准提升,才能让我们的护理服务走上新的阶梯。”她说。为更好地提升护士的服务能力,她从发展专科护理出发,努力搭建专业平台,为医院取得了37个省级以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立护理亚专科35个,专科护士门诊22个近5年,广医二院护理团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0项、省级奖项90项、市级奖项52项。


除了能力的提升,于红静还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她带领全院护士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章立制、修订职责,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并率先在全省开展SBAR医护沟通模式,提升全院病房医护沟通质量。“比如目前发生了什么、原因、主要问题,该如何解决等问题,护士都要对患者的情况有基本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沟通,提高临床护理的效率和效用。”于红静说。对于出院、高龄体弱以及终末期患者,于红静则提倡开展“互联网+护理”,通过看不见的网线将护理服务送向更远处。


与此同时,于红静的步伐也已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她参与制定的《广东省成人ICU专科护士培养设计方案》,为省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危重症护理专科人才。2018年,广医二院护理部在于红静的带领下,率先筹建入院准备中心,全院床位统筹安排、门诊及住院检查统一预约。这项措施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成为现实。她还乐此不疲地走进基层医院,护理查房、质量督导、专科护士培训,将护理经验倾囊相授,湖南、贵州和广东清远、汕头、肇庆等地都有她的足迹。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用技术让患者好起来,用关怀让患者笑起来,就是护理人的追求。”于红静说,她愿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


 

作者 | 徐徐

编辑 | 王侃 吴秋秋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