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赋能、专家把脉 成都博物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8月21日,成都博物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成都召开,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由特聘顾问及近4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教授李映福、复旦大学教授魏峻、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任副主任。


2017年,成都博物馆经过充分调研与严谨酝酿、广泛咨询、参考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成熟惯例及优秀经验,正式设立学术委员会,委员由成都本土文博专家构成,同时邀请了全国范围内文博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对成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成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成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设立后,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议,并根据馆内业务需求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在多个业务领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学术引领和支撑作用。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5年期满,经成都博物馆理事会的认真讨论,进行了第二届换届选举,研究提出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专家团队名单。包括特聘顾问8人(齐东方、安来顺、何一民、陈同乐、陈显丹、陆建松、段勇、霍巍)主任委员(孙华)、副主任委员3人(李映福、魏峻、任舸)、委员35人(王跃工等)。专家团队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构成,在研究方向上,涉及历史、考古、艺术、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展览、教育、文创研发等多个领域,专业性与多元性兼备,展现了成都博物馆开放、创新、兼收并蓄的精神。


“真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庞大一个专家群体对成都博物馆提供指导。”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表示,成都博物馆于2020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2022年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四川又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与其长期以来对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密不可分。王毅说,成都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博物馆,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讲述成都在古代史上对中国的贡献,对世界的贡献。一座博物馆与一座城市紧密相连。

成都市文旅局主要领导表示,成都正致力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都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城市文化发展最深厚的积淀,而博物馆是保存城市记忆,展现城市风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重要载体。此次成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换届,是适应新时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成都博物馆能够以学委会为平台,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文博机构的横向合作,大幅提升文物保护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构建城市文化研究高地,扩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未来,学术委员会将开展哪些具体工作?又将如何“把脉”博物馆建设?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认为,在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学术委员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机构,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发展规划、人才的引进和引导,重大科研课题的设计与规划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座基于城市考古与历史基础的博物馆,要把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传达给公众,就需要博物馆的专家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其进行二次阐释,把专业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需要他们根据专家学者的一些建议和规划的内容做好展示,发挥博物馆公众教育等职能。“新一届的学术委员会在延续上一届学术委员会制订的目标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继续发挥学术委员们的智慧,更好地修改完善成都博物馆的5年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提出一些更具有引领性的科研项目思路,包括展品、展陈、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供管理执行机构参考。”

新任学术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表示,坚实的学术研究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博物馆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此次的学术委员会集聚全国专家、涵盖多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难得。这对于成都博物馆自身的研究和定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我期待更多的学术成果,在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下得以产生。”王跃工说。


当天,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吴来明、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陆建松、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等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形式参会,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发展和成博未来的工作建言献策。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段祯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图片 据成都博物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