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红色主题大赛,为何“圈粉”年轻人?

来自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时空探索队”团队设计的“相逢错位时空,共赴远大征程”红色主题研学课程通过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营造光影空间,借鉴红色“剧本杀”形式让新时代青年在“多元时空”中沉浸式对话革命先辈,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

日前,以“筑梦新时代 青春谱华章”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下简称“红旅大赛”)全国总决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943所高校的7085支队伍,共3.8万名师生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60支队伍获得全国奖项。其中,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的6个作品获得大赛特等奖。

青年人要用青年人的方式,动脑!

本届“红旅大赛”共设置“红色足迹微视频”“红色精神微讲解”“红色故事微漫画”“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红色旅游目的地设计”“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6大参赛类别,共收到4613份作品,其中包括2365条线路、640个目的地、489个文创产品、480个微讲解、438个微视频、201个微漫画。

情景剧表演《一颗红色的种子》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作品只是本次“红旅大赛”众多参赛团队中的一个代表。青年人的创意如金子般珍贵。很多参赛作品创意新颖,体现了大学生们的青春激情,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本届大赛将主题方向定于延安,延安丰富的红色文化也为大赛提供全新的红色文化视角,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红色旅游创意策划灵感。

比如,“追‘遗’红韵”团队成员来自吉林艺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高校,在决赛带来了红色旅游营销方案设计《追“遗”红韵——感受非遗魅力,追寻红色足迹》,以传承和弘扬非遗和红色旅游为研究内容,设计了一站式非遗红旅传承智能平台,研发了AI智能引擎,精准定位素质教育方向,面向B端为素质教育提供定制化的平台技术服务。

还比如,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决赛作品的设计就选择针对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旧址打造一个集印AR。项目采用鲁艺特色的木刻形式,游客通过申请鲁艺“学生证”后在景区内定点印制木刻图案,使用手机APP扫描后就可以穿梭历史,看到上世纪的鲁艺学生生活影像。以科技与设计结合的方式对已有红色旅游文创进行再开发,不仅满足了线下旅游的疫情防控要求,还借助科技力量丰富了传统红色文旅的趣味性。

“行走的思政课已经十二年,坚持!

新鲜的想法和创意,只待一个舞台。每年红旅大赛赛季,来自全国高校的青年团队集结出发,追求梦想、展现才华。据统计,12年来,“红旅大赛”累计征集作品17000余件,逾十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红旅大赛”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称:北二外)“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以下简称“红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自2011年由北二外率先发起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旅游专业赛事,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大赛还将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向山向海躬身实践。

参赛学生在福建南平廖俊波先进事迹纪念馆学习新时期优秀党员事迹

12年来,“红旅大赛”带领大学生先后走进陕西铜川、河南兰考、贵州遵义、四川南充等一批革命老区,教育引导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体悟初心使命,在祖国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青年学生的青春血脉。在创意比拼中,大学生扎根红色土壤创新创业的热情被极大激发,释放出“青年创意+红色旅游”的青春力量。

期间,“教室”不仅被搬到了嘉兴南湖之畔,被搬到了各地革命历史纪念馆,还被搬到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示范地……不断变化的“教室”让参赛师生短短几天的实地探访如一堂行走在路上的“思政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表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强大的育人功能;一处革命圣地就是一座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生命力。红旅大赛正是致力于用好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到革命故里触摸历史脉搏,在行走中感受中国革命之波澜壮阔,感悟信仰的力量,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用这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挺好!

比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是“红旅大赛”的特点。

参赛选手参加在嘉兴南湖畔的思政课

基于这些特点,“红旅大赛”目前已成为一堂融党史教育课、国情社情课、乡村振兴课、创新创业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的思政课,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扩大了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行为认同。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到,各校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

综览这几年“红旅大赛”,我们不难发现,“红旅大赛”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平台,一个载体,而参赛的青年学子才是主角,他们把智慧、创意注入到大赛中,让大赛充满青春的智慧、青春的气息、青春的活力。今年的大赛中,很多团队更是运用了高科技手段,让红色文化和科技碰撞出了“火花”,让人眼前一亮。

第十二届红旅大赛评委、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辉表示,这次大赛吸引了近千所高校、近四万人参加,应该说在红旅大赛历史上规模是最大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标志。从本届大赛呈现的参赛作品来看,首先作品策划文本更加规范,方案策划上更加完善,反映了参赛团队背后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其次,数字经济是年轻人的“星辰大海”,本届选手更重视把数字技术、VR技术运用到红色旅游的策划中,体现了青年人借助数字技术融入红色旅游策划解决方案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他们汲取时代力量,为社会发展、为红色旅游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和专业能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