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里开“老年大学”!市北试水兴趣养老,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记者 李珍梅 通讯员 曹现梅 郭梦晨

将“老年大学”开办至养老机构内部,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开设多门兴趣课程,让老人养老不孤单……为使在院老人同样享受到社会化需求服务,市北区试水兴趣养老。养老机构尝试与老年大学结合,推动老年人发展晚年兴趣爱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精神养老”新模式上做出有益探索。

“奶奶们,今天咱们要做一个彩色棒棒糖。”日前,青岛万科怡园长者公寓的活动室里,工作人员刘向盈正带着几位老人一块上手工课,分发手工材料、详细讲解制作步骤。

拿到彩色泡沫小部件,85岁的黄奶奶开始认真地拼粘起来,很快,一个五颜六色的棒棒糖就制作完成。她告诉记者,她入院已经六年多了,我学会了打台球、弹钢琴,之前从来没接触过钢琴,现在也学会弹和弦了。”在即兴弹了一段后,黄奶奶打开微信,将发给朋友们的弹琴视频展示给记者,“你看,这是学钢琴的朋友给我点的赞。”

据悉,目前,万科怡园长者公寓已开设声乐、书法、国画、读书会、手工、棋牌等多门课程。“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我们将‘老年大学’开办至养老机构内部,每天有2-3个课时,每周至少开设十五个课时,让每位老人都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共同学习和交流,让养老不再孤单。”工作人员说,为了让身体有余力的老人积极报名参与课程,他们还开设“幸福银行”,根据学习课程的成绩,为老年人发放不同数量的“幸福币”。根据积累的“幸福币”,老人可以在养老机构内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使其在老年大学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

在老年大学课程的开设过程中,万科怡园长者公寓不仅请来专业的老师来授课,也积极鼓励有特长的老人参与授课,在发挥余热的同时提高自身价值。刘向盈说,“国画班的授课老师是93岁的王奶奶,别看岁数大,但她思维清晰,之前是高中老师,热爱书法、国画,暑假前,每周教学一节课,带着同学们一起画画。”

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该机构尝试与老年大学结合,推动老年人发展晚年兴趣爱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精神养老”新模式上做出有益探索。市北区将结合养老服务行业科学规划,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倡导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在提供基础养老服务的同时,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养老生活有声有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