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清水:构建万寿菊产业链 打造产业增收“新引擎”

 

清水县立足“一地两区”发展定位,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依托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引进万寿菊等乡村特色产业,把发展万寿菊产业作为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时下,正是万寿菊盛放采摘的季节,清水县各乡镇的万寿菊种植基地早已遍地金黄,当记者来到永清镇东山梁万寿菊种植片带,可以看到成片的万寿菊正在迎风怒放。

2021年以来,清水县立足自然资源和康养资源禀赋,提出了发展康养及大健康产业,打造黄河上游康养及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定位,着力构建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板块,坚持以“旅游+”引领产业融合,培育康养、生态、文化、乡村和城镇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狠抓万寿菊全产业链、艾草加工、月季育苗和金银花、薰衣草、金丝皇菊等特色产业建设,通过挖掘观赏、保健、体验等价值,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万寿菊,花如金。连日来,在清水县永清镇、红堡镇、白驼镇等地,在漫山遍野黄灿灿的万寿菊花地里,当地村民一边采摘、一边装袋,把一筐筐、一车车万寿菊运送到收购地,丰收的喜悦荡漾在山间。

永清镇副镇长巨鹏举介绍道,“永清镇今年种植万寿菊8122亩。截止目前,采摘上交万寿菊1022吨,为18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22万元。同时,吸纳各村的闲散劳动力、三类户采摘万寿菊工作,普通劳动力一天平均采摘400公斤左右,每天可以为村民创收90元到120元,切实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万寿菊是提取纯天然黄色素的理想原料,与传统经济作物相比,万寿菊不仅成活率高、花期长,而且病虫害少、田间管理简单,平均每亩产量达3到4吨左右,因其花大、花期长,也会用于点缀布景,可供观赏,效益可观,能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前,清水县万寿菊采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来到红堡工业园万寿菊全产业链加工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大型机械正在吊装设备,部分加工设备已安装完成,工人们正全力以赴抢时间、抢进度,保障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据悉,万寿菊全产业链加工项目由甘肃卉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4500万元,预计建设万寿菊鲜花、颗粒生产线,油膏萃取生产线,将对全县6.8万亩万寿菊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甘肃卉萃公司万寿菊加工项目,从五月份开始建设,共分为两期,一期是颗粒加工,二期是颗粒提纯。截止目前,加工设备安装已接近尾声,预计九月中旬正式投入生产。车间、彩钢和基础建设预计九月末正式投入使用。”甘肃卉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亮介绍到。

今年以来,清水县坚持融合发展原则,树立全产业链理念,以万寿菊、蚕豆、金银花、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不断壮大经营主体队伍、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创建农产品品牌。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山东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龙头,建成日加工500吨万寿菊鲜花生产线和万寿菊油膏萃取生产线各1条,通过订单生产的方式,带动全县年均种植万寿菊6万亩,形成全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万寿菊全产业链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出的‘三新一高’总体要求,构建‘六大色产业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全产业链由东诸城外贸有限贵任公司作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实行规模化连片种植、集约化生产管理、订单式加工销售。截止目前,全县18乡镇285个种植主体完成万寿菊种植6.87万亩,鲜花产品将按照合作协议价全部由诸城外贸进行收购,预计总产值达1.2亿元。”清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邹倪洁说。

下一步,清水县将紧紧围绕全省“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功能定位,按照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一地两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康养及大健康产业,打造10亿元级万寿菊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打造产业增收“新引擎”,擦亮“轩辕故里 康养福地”公共地域名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