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丹:托起百姓安居梦

6月30日,陈户镇为33户拆迁群众兑付首批安置补助资金、7月15日,老军乡为53户拆迁群众兑付首批安置补助资金……8月3日,东乐镇举行第二次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资金发放仪式,连日来,随着各乡镇对拆迁群众补助资金的连续发放,百姓安居梦逐步实现。

好政策,统筹推进

坚持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积极推进,今年以来,山丹县以钉钉子精神做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

山丹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抽调8名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6次,召开推进会议4次,从不同层面作出安排部署,推进落实重点任务,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定2022-2024年总体实施方案和2022年度实施方案,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限、定目标,层层靠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包抓村社、村社干部包抓农户的工作机制,列推进表、挂图作战,全力做好宣传引导、思想动员、摸底排查、部署推进等工作,抓进度、抓实效,确保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好房子,安居圆梦

“新房子周边的环境好,基础设施齐全,住着很舒心,旧的房子拆了还领到了补偿款,生态及地址灾害避险搬迁政策真的很好。”近日,东乐镇五墩村村民王治民不仅搬进了新居圆了安居梦,还领到了安置补助资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安居方能乐业。山丹县通过召开会议、进村入户、微信推送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向群众讲清、讲细、讲透搬迁安置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答疑解惑,充分调动群众的搬迁积极性。组织1100多名党员干部对拟搬迁对象逐村逐户全面调查摸底,特别是紧盯地质灾害危险区、生态敏感区、水源地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群众,一对一详细了解情况,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搬尽搬”。至目前,全县共签订搬迁安置协议3587份,拆除隐患地房屋2832户,发放补助资金495户2947万元。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优先考虑发展潜力、就业能力、居住安全及基础公共服务等因素,选择设施基础较好的城镇、中心村和乡村旅游区进行安置,已建成县城集中安置点7个、乡镇集中安置点6个,设计60至120㎡房屋4种户型,同步做好教育、文化、医疗、道路、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搬迁户的不同需要。 

好产业,接续发展

安居乐业不分家,住上好房子,还要能挣到“红票子”,才能算是过上好日子,搬迁后的“后半篇文章”究竟怎么书写?

山丹县为实现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终极目标,把后续产业发展纳入搬迁安置工作总体规划,将安置点向乡村建设示范点和产业发展条件好的地方靠拢,优化整合政策资源,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乡镇集中安置点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高原夏菜、马铃薯良种繁育和肉羊肉牛养殖等产业基地10个。对搬迁后有意愿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由政府整合培训资金,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有组织输转外出务工,或依托县内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孕马养殖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3500人次,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确保群众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山丹融媒记者 石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