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普通复旦保安,为何能被称为“学院历史的一部分”?17年温暖守护的背后→

69岁的姜炳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位保安

最近,他接到了两个邀请,一是新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汪霖的婚礼,二是新闻学院下个月的迎新大会。

老家在安徽的汪霖说,姜师傅于她而言,是一个“上海的亲人”。

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说,姜师傅虽然退休了,但他是学院历史的一部分。

一位再普通不过的保安

是如何成为他人“温暖的存在”?

16级——面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的提问,姜师傅脱口而出。这是新闻学院办公楼每层楼之间的台阶数。因为没有电梯,姜师傅每天在这栋四层楼的建筑中上上下下。

17年——在流动性强的保安队伍中,姜师傅在新闻学院工作时间最长。他座位下的地板已经被凳子磨掉了油漆,露出了不一样的颜色。但他最喜欢这个位置,因为门厅可以一览无余。经常有老师尚未掏出门卡,姜师傅已经瞥见并通过遥控开了门,因为他熟识每一位老师。他喜欢敞着门,“因为如果有人需要帮忙,可以听得更清楚。”他还在门房间备了些雨伞,因为总会有师生忘了带。

他座位下的地板已经被凳子磨掉了油漆

10时30分——这是姜师傅每天吃自带便当的时间。因为,再过半小时就是学生下课、老师们陆续吃午饭的时间,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就算吃饭,他的眼睛还不时瞄着监控。

姜师傅上过4年多夜班,从18时到凌晨6时,“没有一次睡过觉”。那时,还是手摇切换监控画面,他会整晚端坐在屏幕面前操作。小偷翻墙过来、消防龙头被撞坏……都被他第一时间发现。

后来上白班,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除了两次雷阵雨,怕会触雷,延迟了”,其他时候,这是即使一个人也要按时完成的仪式。

即使一个人也要按时完成的升旗仪式

“你最爱的姜师傅要正式退休了!”姜娜莉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告知了姜师傅退休的消息。如今回到韩国首尔工作的她,曾经是新闻学院的一名留学生。

就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姜师傅之时,她正好给姜师傅发来了微信:师傅辛苦了,希望退休以后的日子,师傅能幸福。

8月9日,姜师傅从新闻里获悉韩国首尔遭遇特大暴雨,赶紧给姜娜莉发去问候,得知她没事才松了一口气。

尽管已毕业4年,但许多复旦往事姜娜莉仍历历在目。“我走在街上,突然听见有人大声叫我的名字。原来是姜师傅,他正骑着一辆自行车回家。那个场景特别像电影里的一个画面。”

姜师傅经常手里拿着一大串钥匙,叮当作响。“一听见钥匙的声音就知道姜师傅来了。”姜娜莉告诉记者,每次她到新闻学院办公楼,姜师傅都会笑着打招呼:吃饭了吗?别吃太多麻辣烫!“虽然身在异乡,就像是和爷爷在聊天,特别亲切。为了不让他担心,我有时就骗他没有吃麻辣烫。因为有了他,我的留学生活也丰富多了。”

汪霖在新闻学院做助教时,她的工作间就在门房间隔壁。复印机平时放在门房间,需要复印时,姜师傅总是会过来帮忙。

“他是那种很为人着想的人。毕业那会儿,要敲很多章,而我住的宿舍离学院办公楼挺远的,如果正好老师不在,就得来回跑。我并没有拜托他,但他都看在眼里,只要老师进了楼,就给我打电话。”汪霖说,她当时还对朋友感慨:有了姜师傅,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

一次采访作业,让汪霖对姜师傅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他的家里也有难事,但姜师傅总是微笑示人,把善意带给身边的人。”

汪霖的婚礼将在9月举行,邀请姜师傅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经常说和我是半个老乡,因为他在安徽做过知青。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长辈,是一个‘上海的亲人’。”

“不说再见,姜师傅常见!”最近,新闻学院广告学系主任李华强拍摄的“姜师傅日常”系列视频更新了内容。

虽然回想起来大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姜师傅已成为新闻学院集体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意自行车和电瓶车的停放秩序,更在意提醒大家不要落下电脑和手机,还会默默地给车子打气;老师出差,他总要多问一句,什么时候回来,并用心记住;冬天放学后,乒乓球室最受欢迎,他会提前半小时打开热空调;怕有事联系不上他,三年前姜师傅终于买了手机,如今52个微信好友,大多是新闻学院的师生。

“很多老师突然发现,原来之前习以为常的东西并不是理所当然。” 李华强说,这么多年,姜师傅总是把快递送到每个老师的办公室,当他退休后,大家才意识到,他一直在做分外事。

姜师傅在登记快递单号

“作为一名保安,姜师傅非常尊重这份工作,并真诚付出。尽管他也有自己的脾气和情绪,但他的微笑总是发自内心,富有感染力。他的背影又让人觉得踏实。”

前两天,姜师傅在家里洗饭盒,妻子问为何要洗,他下意识说了句:明天要带饭去学校。后来才惊觉,自己真的已经退休了。

他牵记着,堆在门房间的快递,老师们是否顺利拿到了。

他也牵记着,有些学生早饭吃得太晚,容易胆结石,因为他就曾经“痛得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

牵记是双向的。

一到毕业季,许多学生会来和姜师傅留影告别。

许多人从新闻学院90周年院庆文献展第一次得知他的全名。策展时,张力奋教授建议为姜师傅单独留出展位,因为“他是学院历史的一部分”。后来,姜师傅荣获“老师心目中的好保安”奖状,以及他一个人升旗的照片,成为这次展览“最温情之处”

姜师傅荣获“老师心目中的好保安”

4月上旬,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得知姜师傅和妻子不会用手机购物,不仅新闻学院送去了物资,张力奋和汪霖也寄去了蔬菜。

6月22日,为感念姜师傅17年来兢兢业业的值守,新闻学院发起了“赠一朵向日葵”活动,因为向日葵代表敬重。

姜师傅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认真地做一名保安,虽然辛苦但有价值;如果得过且过,反而会觉得没劲

至此,这一次探寻式的采访也要结束了。在一桩桩琐碎而又平凡的事情中,表达善意,待人以诚,也许就是成为他人“温暖的存在”的要义吧。

作者:黄海华

微信编辑:佳思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