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交融 感受“飞越之线”的“互动世界”

当代艺术与科技交融、人与生态的灵性感知……“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作为德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当代艺术大展,于日前正式开展后,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该展由张尕策展,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提供展览学术支持。集结十数位国内外顶尖的跨学科与媒介当代艺术家及艺术组合,以各自的创作视角结合AR技术、人工智能、影像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等不同时代下前沿的科技手段,呈现一系列装置、影像、动力机械、电脑编程、互动光影等作品,展示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家最新创作中的多元、多重世界,思考、探索后疫情时代中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据场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6日。

置身“飞越之线”的展厅里,策展人张尕通过 VR、人工智能、电子游戏、生物技术等多元的艺术媒介,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由艺术家创作的、可以被感受和预知,并让你看到无限可能的多元世界。一进展厅记者便看到《原始旅游》的VR体验项目,戴上VR头盔,拿起手柄,脚踩柔软白沙,仿佛瞬间置身热带岛屿开启一场博拉博拉岛的虚拟自然之旅。

据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原始旅游》(2016)是一个虚拟现实的艺术作品,它将旅游、科幻、科技,对未来气候的推测与对现实的逃避融合在一起。该作品的核心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标志性旅游岛屿博拉博拉岛的全尺寸虚拟复制品。岛上的景观既原始又充满现代性,古老的生态系统与未来废弃的旅游胜地形成对比。摄像机在不同的运动模式之间切换,比如人类、动物和无人机模式。虚拟岛屿的创建基于真实的卫星数据和旅行日志,这些都是来自匿名人士在Reddit论坛上分享的数据和日志。此外,雅各布·罗格文的航海日志也是一个关键的灵感来源,他于1722年代表东西印度贸易公司来到该地区。在创建该岛的生态系统时,艺术家将该地区未来水位的自然科学插图与博拉博拉岛的原生物种相结合。虚拟现实、气候预测、旅游和梦幻迷人的景观在《原始旅游》中相互交织。

展厅中还有一个陈列的“大盒子”,这是艺术家张培力在2017-2018年创作的装置作品。该作品由十个电动卷帘门构成,时而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房间”,时而变成一个大“房间”,通过机械设置的运动模式,卷帘门的开合将原本平常、开放的空间变成一个随时都会受限的房间。卷帘门开合由算法控制,或整体一致运动、或整体循序运动、或随机不规律运动,因此当观众进入作品后,随时会被困入其中。进入装置内部的观众将被强制性地参与到这个装置所形成的偶然及随机的机制中,被迫体验个体面临被控或失控境地时的不安感。

当走进展厅深处,另一个荒诞的场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造型怪诞不停抖动的木偶共乘一舟,在一侧的屏幕上,它们跳脱地游走在浙南山水景观和旧工业场景的画面中。木偶的造型源自民间神话“八仙过海”,这群“意识宠物”通过行走于不同的场景:当代社会的乡村、城市、田野等,传达着艺术家周啸虎对生态与人文语境的追溯和反思。

“这个展览从某意义上来讲,我尽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媒介来呈现媒体艺术的多样化和它的广阔性,所以你们可以看到每个作品其实都是某一种不同的类型,这在策划的时候就有特定的考量。”策展人张尕说道。

“这次展览真的是一次创新!观展体验感很强!几乎15个展览作品都可以互动体验 科技感十足! 现实与虚拟并置的时空,一同踏入‘可能的多重世界’。”游客张女士说道。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