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广东好护士|佟亚娟:奔跑在护理一线的提灯女神

编者按

2022年,为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领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以更大勇气和魄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南方日报社、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等联合开展第六届寻找“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活动。

经过推荐、评审,一共有15人获评广东好医生,5人获评广东好护士。他们中既有冲锋在核酸采样和医疗救治一线的医生、护士,也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智慧防控的疾控专家;既有守护一方水土的乡村健康守门人,有大医精诚的中医,也有见义勇为的勇士。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优良的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事迹,大力弘扬“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这20名医务人员。广东卫生在线推出专题报道,每天分享他们的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

炎炎夏日的清晨,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穿过步行街,步入广州市农林下路19号,开启新一天的繁忙工作。她是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泌尿外科护士长佟亚娟,熟悉的同事形容她每天“都像踩着风火轮”。

佟亚娟喜欢奔跑。闲时,她会绕着麓湖,跑得酣畅淋漓。更多时候,她奔跑在护理一线,精心照料每一位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跑到抗疫路上,2020年奔赴武汉支援,2021年奋战在广州一线,还多次带队支援省内各市,为抗击疫情倾尽心力。“战斗不息,奔跑不止。”她说。



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

“我孩子大了,家里没负担,就让我去吧!”2020年疫情迅猛来袭,佟亚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她生怕不被批准加入,便发微信给护理部主任,细数自己的优点:身体素质过硬、有丰富的ICU重症监护经验,更重要的是,“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应该冲锋在前。”

抵鄂后,对口支援的武汉协和医院ICU通风条件欠佳,穿戴层层防护装备、精神高度集中,一天工作下来,很容易被闷得头晕、头疼、虚脱。佟亚娟是护理组中年龄最大的,队长担心她吃不消,想让她做一些后勤工作。

“不行,我得在前线。”她坚持着,并凭借丰富的经验、专业的手段抢救了不少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一天,ICU送进了一名烦躁不安的患者,口中胡言乱语,引起了佟亚娟的关注。她检查发现患者膀胱处胀得鼓鼓囊囊,叩诊听到浑浊的闷声。“是尿潴留!”佟亚娟立马安排膀胱冲洗,尿液源源不断地引流而出,灌满了整个尿袋,足足有750毫升。

患者很快安静下来,佟亚娟却不敢松懈。她接着仔细检查,又看到其右拇指淤黑,有坏死可能——患者接受右桡动脉穿刺,持续动态监测血压,而该方式有致手指末端缺血的风险。佟亚娟随即报告医生,为患者拔除桡动脉穿刺管。

见佟亚娟能干,队长也放心把一个个棘手的危重症患者交给她照护。有一名患者曾一晚上接受5次抢救,体质极其虚弱,命悬一线,就是在佟亚娟的精心护理下恢复平稳,最终顺利拔管脱机。

驰援武汉的61个日日夜夜,佟亚娟与队友并肩作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节攀升,实现了零感染、零差错、零意外的战绩。最终,广东支援武汉协和医院ICU重症医疗团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夏天,疫情在广州暴发。佟亚娟二话不说,报名参与了这场家门口的战斗,培训医护人员规范穿脱防护服,也参与核酸采样,“广州的任务不像武汉那么重,但我们也要一丝不苟地站好每一班岗。”

夏天的广州,时而烈日当头,时而风雨横扫,给核酸采样增添了不少难度。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佟亚娟和队友穿梭在大街小巷,主动上门服务,“有时要爬七八层楼。等上了楼,防护服里的我早就湿透,成了‘水人’,感觉要窒息了。”虽然辛苦,但市民的感激让她觉得很值得。

短短49天,佟亚娟参与了大大小小40多次核酸检测支援。有学生送给她配有漫画的感谢卡片,上面写道:“护士阿姨,您真温柔!‘捅’核酸原来一点儿也不疼。”佟亚娟看了,莞尔一笑。

此后,省内又多次暴发疫情,佟亚娟都积极响应,辗转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地,把丰富的抗疫经验带到当地。

“一天下来,脸上被护目镜、口罩勒出深深的压痕,洗漱时一度怀疑镜子前的不是自己。但这些印迹也让我骄傲,因为那是抗疫战场上的荣誉。”佟亚娟笑着说。


▲佟亚娟在广州抗疫前线

胆大心细的护理能手

1993年,佟亚娟毕业于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是该校第一届毕业生。那时人才稀缺,她在医院各个科室轮岗,凭借专业的知识、好学上进的精神,很快在护理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不到十年,她就成长为广药附一院ICU病房里的得力干将,照护康复的危重症患者不计其数。

“我是专业的护士,要给患者带来比家人还精心的护理。”佟亚娟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30来岁的小齐是受益者之一。小齐缺乏凝血酶原,消化道疾病手术后多次大出血,每次佟亚娟都临危不乱,及时止血抢救,把患者拉出鬼门关。康复期间,小齐皮肤上又长出瘘口,流出脓液。“护士们都挺害怕瘘口的,因为比较难愈合。”佟亚娟多管齐下,用造口袋收集脓液、重置肠管……经过一年护理,小齐终于康复出院。

还有患膀胱癌的刘爷爷。“刘爷爷因膀胱出血入院,老年人的抢救过程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佟亚娟介绍,她一边为患者持续冲洗膀胱,冲洗出血凝块,一边紧急安排输血。“患者一旦休克,输血针就很难插进去,我们必须跟时间赛跑。”由于无法在年老苍白的皮肤上找到静脉血管,她另觅入口,终于在股动脉成功置管,加压输血。

护理中也难免接触死亡。“生命消逝的过程中,最后消失的感官功能是听力。因此每逢抢救生命体征微弱的患者,我都会轻声呼唤他们的名字……”佟亚娟说,即便患者最终不幸离开人世,也能在生命最后一刻感受到温暖的支持。

2016年,佟亚娟升任普外二科和泌尿外科护士长,把细致入微的护理也带到这两个科室,还传给了更多的年轻护士。

“护理过程中要勤思考,提高判断能力,只会执行医嘱的护士是不合格的。”她要求护士报告患者病情时,不能局限于表面体征数据,还要考虑患者以往的情况、测量中心静脉压等,得到综合判断。她还落实首问负责制,要求护士全面掌握病房情况,对患者有问必答,不推诿责任。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佟亚娟在临床上有不少创新,比如率先应用色彩图谱法,帮助患者在肠镜检查前评价肠道准备效果,大大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在病房张贴沟通板、增加疼痛脸谱标尺,及时了解患者的所需所想,等等。

29年间,因工作出色,佟亚娟赢得不少荣誉,先后获得广州市优秀护士、广东省护理学会“妙手仁心护士”、广东好护士等称号,还在广州市护理技术操作比赛中夺得第一名。

2022年5月,佟亚娟受邀参加广东省庆祝国际护士节座谈会。会上,她动情地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科学精神、严谨态度和人文关怀,肩负起时代赋予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实践南丁格尔精神。”


 

记者 | 杨久

编辑 | 凌罗 苏海宁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