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钻塔上闪光 --记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定向钻井尖兵戚钢

“我叫戚钢,来自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应急抢险救援中心”。每当需要自我介绍时,他总是这样爽朗的一句话。从事地质工作6年里,这位90后江西小伙,跟随钻机辗转中国多个角落,用野外的背影书写地质人生,他的理想在钻塔上闪光。

扎根钻机一线,从想法动摇到信念坚定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毕业的他来到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从事地质勘探行业。他还记得第一次在钻机上工作时的兴奋和激动,2个黑白班交替下来,他就累的浑身酸痛,工服、工鞋、手套到处沾满泥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悬殊,不满的心理顿时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一个堂堂大学生去干钻机,太屈才了;来我们这吧,我给你个位置……”就在他彷徨迷茫的时候,外界的吵杂声让他动了离开的想法。

他的师傅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背后有我,有整个井队,我们都会帮助你。”那时他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头学以致用的“老黄牛”。从那以后,为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钻探技术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他从小班工人做起,勤学勤问、反复锻炼,学会了钻机六个岗位的操作要领。起初他对测斜技术还很生疏,为把握学习锻炼机会,他告诉每个班的班长,每班测斜时一定要通知他,即使是深更半夜,他也立刻起来到钻机上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对钻井的施工工艺烂熟于心。

2018年他第一次担任技术负责就接手了某煤矿大口径直排孔项目,这个项目工期紧,难度大,特别是后期下套管时就浮力阀安装位置的问题又产生了分歧,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只用5天就把套管安全下放到位,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打了一场“翻身仗”。

抢险应急救援,从技术责任到生命担当

2021年,寒冷的冬季,金矿井下240米处发生爆炸事故,22人被困井下600多米处。接到省应急管理厅救援指令,该局迅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戚钢最为此次救援钻探技术员,跟随第一勘探队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到达现场之后他立即投入工作,但现场情况之复杂令戚钢始料未及:事故矿山的地层为火成岩,岩石硬度达12级。钻孔有两层破碎岩层,并有涌水现象,钻孔偏斜率几乎100%。偏偏“天公不作美”,大雪纷飞后的气温骤降,为了争抢时间,戚钢冒着从钻机上方钻杆倾注而下的泥水坚持作业,凭借以往救援经验,决定采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以及定向纠斜工艺。不巧的是在开孔17米即开始涌水,涌水量大造成空气潜孔锤钻进岩屑举升困难,极易造成卡钻事故。针对该情况他果断改变施工工艺,改用空气泡沫钻进,适时加入泡沫剂,根据出水量调整泡沫剂使用量及钻探参数。因其它钻孔都出现井斜超标造成脱靶,为防止钻孔偏斜,经三次单点测斜,三次陀螺测斜,顺利完成了井深554米的钻孔工作,并留有18米未贯通,作为救生备用孔提供救援帮助。经陀螺仪测孔,该钻孔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原定靶点正上方。这是现场唯一一个垂直到达靶位的钻孔。

戚钢作为此次救援钻探技术负责,制定了空气潜孔锤泡沫钻进、防斜打直、井眼轨迹监控工艺及技术措施,克服了地层硬度大、涌水、易斜等难题,特别是指导施工的6号孔,作为集救生、给养和排水于一体的多用途钻孔,在面对现场所有钻孔都偏斜的压力下,使用国产车载钻机,连续作战、争分夺秒,依据陀螺测定钻孔轨迹,适时调整钻进工艺,为实现救援指挥部“3+1”总体救援方案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6号孔是所有钻孔中唯一一个垂直精准到达靶位的钻孔,圆满完成了该次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攻坚钻探工艺,从钻探新人到技术排头兵

戚钢平时不善言辞,甚至有点木讷。但只要讲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便滔滔不绝。工作中,他坚持工作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工艺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创效需要什么,就发明什么。紧盯钻井提质增效的瓶颈难题,先后在钻头改型、钻井液优化、设备改良等多方面取得突破进展。

2021年第一勘探队在济宁某采煤沉陷区采空区治理项目上第一采用施工分支井定向钻探技术,钻探中遇到了卡钻、埋钻、侧钻、漏失,这几乎涵盖了戚钢平时项目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为了拿下这块“硬骨头”,侧钻定向施工阶段,他24小时坚守阵地,组装仪器,指导司钻施工,每十分钟拿着岩屑盆,从钻机底座狭小的空间弓着背钻入到孔口,收集第一手从孔内推送出来的岩屑,细致地观察岩屑与水泥占比。就这样,一个分支、两个分支到最后七个分支钻孔全部施工完成,侧钻成功率百分之百,所有钻孔精确中靶。

从省内到省外,从东部到西部,他的定向井施工技术、直井防斜、纠斜技术,空气潜孔锤施工钻具优选、钻进参数优选、防斜、快速钻进等技术,逐渐成为了每个项目的定海神针,还创造了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下套管最重213.5吨,单孔孔深最深2503.9米,分支井分支最多7分支的施工记录。

“严谨、务实、脚踏实地、技术精湛”这是他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他多次被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他位90后的小伙子爬高塔、调泥浆,一如既往的在钻机野外一线奋斗了6年,他的理想在钻塔上闪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