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想给自己写封信

——“俺村.俺娘”系列之三十六

□ 李东红

这段时间有点累,今早醒来,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给自己写封信,安慰、鼓励一下自己,和自己说说心里话。

现在,已基本上没人再写信了。一部手机联通世界,一条短信表达一切,进步的时代,逐渐消逝了信函。

可曾经,写信,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好怀念写信的那些岁月,真的。

第一次写信,是在初中的时候,写给在部队当兵的大哥。

那年,大哥离开村子,告别爹娘,去了部队,先后在河北、重庆、沈阳、内蒙的部队当兵。从那年起,俺家大门上挂上了一个红色的“军属光荣”的小牌匾。

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不让娘牵挂,大哥经常写信回来,每次收到大哥的来信,我都读给娘听,然后写回信。 有一次我给大哥写信的时候,娘一定让我写上:“咱妈特意让我告诉你,在部队一定好好干,别给村里丢脸,别给老少爷们丢脸。”

有几次写信,我都想告诉大哥,父亲的身体不好,都被娘劝住了,“家里有我呢,别给恁哥说,别让他分心”,娘说。

直到后来父亲病危,娘才让我告诉大哥。当大哥从部队急匆匆回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跪在父亲面前,大哥泣不成声,长跪不起。

大哥在内蒙当兵的时候,娘让我写信的频率比较高,娘说“恁大(老家称谓,指父亲)不在了,恁哥肯定经常担心家里,你常写信给他,让他在部队安心,当个好兵。”因为写信多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大哥当年部队的地址和番号至今还烂熟于心。

在郑大上学时期,因为家里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 除了假期回家,写信,就成了平时我和娘联络的唯一方式。信中,我给娘汇报一些学习和生活情况,收到信后,家里的姐姐读给娘听。

但是,有一件事儿我一直没有告诉娘,直到娘去世,我也没有说。

为了减轻娘的负担,大二的时候,我做了家教,每周两次去一个干部家里给他的孩子辅导英语和语文,每次收入20块钱。每次辅导结束回到郑大,都已是深夜。

我怕娘心疼,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娘。

大三的一天,我突然收到姨夫写来的一封信。姨夫当时是县公安局政委,是个老公安,一辈子干板直正。

姨夫在信中说,俺娘前不久有病了,娘不让告诉我,他和俺姨把娘接到了城里,住了一周医院,娘的病已经好了,他们又把娘送回了村里,让我放心。

信中,姨夫还以一个老革命的身份,教育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报效国家,其情之切,让人动容。

这封信,我一直珍藏了很多年,后来不知放在了哪里,再也找不到了,很遗憾。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把娘接到了身边一起生活,写信,也只是和外地的朋友联系。再后来,有了手机,就基本上没有再写过信了。

5年前,娘去世了,悲痛欲绝的我,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怎么也走不出来。有一天深夜,梦中醒来的我突然想到了写信:给天堂里的娘写信。于是,每周一封信,写给了天堂里的娘,这一写,就是一年,52周。后来,被朋友发到网上后,感动了无数网友,很多不知道名字的网友也给我写来了信,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十分感动和温暖。网上1亿多人次的阅读量,促使出版社的老师汇集出版了《写给母亲的52封信》这本书,几度脱销。

没想到,写信,竟还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后来,我把一本《写给母亲的52封信》特意放到了娘的坟上。我想,天堂里的娘一定收到了。

如今,跋涉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疲惫的时候,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慢脚步,等等灵魂,等等自己。

信,已基本消逝了很多年,但是,我想给自己写封信,好好和自己说说话!

【作者简介:李东红,河南扶沟县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曾历任《河南日报》编辑、记者,新闻特稿部副主任,新媒体部副主任。现任《河南法制报》总编辑。曾出版《想去看雨》《反贪在行动》《我是警察》《生命的追问》《写给母亲的52封信》等5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其中《生命的追问》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