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三河湖:“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三河湖镇党委借鉴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网格化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落实群众工作“四步法”,推行“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实行“定格、定人、定责”工作模式,延伸了为民服务触角。

  “红十字会有一个‘博爱齐鲁,助残亮康’活动,主要是针对家庭困难人群提供免费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我回去之后就赶紧帮着给你联系一下。”听到这话,三河湖镇朱口村的老党员朱景祥是又惊又喜。说这话的是三河湖镇第52网格的负责人——镇城建办主任郑崇智。

  郑崇智与村支部书记朱文择在例行网格走访中了解到,朱景祥老人患有白内障,一只眼睛失明,就把红十字会正在搞活动的好消息告诉了他。随后,郑崇智立即联系红十字会相关业务部门,填写申请表格,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朱景祥老人去滨州市沪滨眼科医院成功做了手术。像这样为民解难办事的具体事例,在三河湖镇77个服务网格中还有很多。

  为做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缩短为民服务半径,三河湖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将整个镇分为77个基础网格,采取由1名镇干部加一名村(居)或社区干部加1名村民小组长或者社区管理员的“1+1+1”模式配足配强网格服务力量,共配备专兼职人员231人,其中,确定派驻机关干部为网格负责人,与其他人员一同进行网格内走访、服务、代办等各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在“划细格、定专人”的基础上,为了扩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三河湖镇在落实原有走访和固定日接待群众制度的同时,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进行民情体验、网上联系服务群众等多种形式,丰富干部联系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困难。特别是该镇创建了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对能够办理的事项,实行“日报、日办、日结”制度,大大提高了群众事项的办理效率。

8月15日以来,三河湖镇城建办主任郑崇智连续钉靠北部侯家院子、河西宗等3个村自来水改造升级施工现场。8月24日,施工队的在土方工程施工中不小心损坏了燃气管道。他立马赶赴现场的同时,立即协调燃气公司到现场检修,既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又保障了辖区居民生活用气。



  工作做实才有成效,群众也才能更满意。为把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彻底落到实处,镇党委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常态化走访、跟踪式服务等七项制度。同时,抽调组织办、纪委、督查室专门人员组成督查组,采取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约谈当事人、查阅档案、核对镇信访办接待上访情况等方式,督查各村(居)、社区网格化走访联系服务群众情况。各包村(居)领导、责任区书记每周抽查党员干部联系走访群众资料;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上午,镇党委对全体机关干部的走访日志、接待日志等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实行工作落实情况电话月抽查,每月电话抽查的群众户数不少于100户,检查及抽查结果及时进行通报,不仅实现了工作督查的无缝隙、不停歇、全方位,更达到了工作落实的边督查、边公开、边整改。

 


 “通过实行镇—村(居)—村小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全体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进网格和群众互动起来,依托代办中心、群众工作站等平台为群众解难办事,有力促进了党群、干群的双向直接联系沟通。”三河湖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鲁波说。

  平时联得勤、情况摸得准,群众有困难、干部及时办。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织出了三河湖镇党群干群一家亲的“幸福网”。今年以来,镇党员干部累计走访、接待群众8000余人次,为民代办各类事项710余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70余件,调处信访案件17起,帮扶物资折款4万余元。


作者:胡德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